2008年2月5日 星期二

西遊記 X 林奕華


從農民曆來看,這一年即將進入尾聲,回首這一年我的成長,看上去好像是進步了,實則原地踏步。成長的是我的生活方式,讓我擺脫以往喜愛熱鬧,需要人陪伴的渴望;原地踏步的是思惟模式,心中有許多想法,卻無法整理出一個有意義的角度,讓我可以放手去創作。可是思惟模式,這麼一個抽象的名詞,想抓住它其中具體的含意是多麼的不容易;若要從過去這一年來的生活方式去聯想,挑出它之於思惟模式的連結,恐怕也要花上好一段時間去整理。試試看!利用年假這段時間去思索好了!今天去兩廳院的表演藝術圖書館,調閱了林奕華導演過去在兩廳院所演出的「西遊記」。這次我就以探索創作者的思惟,結合這部作品,寫下這次觀賞戲劇,所帶給我的想法與衝擊。
在林奕華導演的「西遊記」當中主要分為四幕,藉由古典西遊記中的四個主要角色,串起戲劇中要提到的人生四大課題,像是:誰都愛豬八戒、誰都討厭孫悟空、誰都恨唐三藏以及任誰都不會注意到沙悟淨。原以為這齣戲就是一個遊記,時空設定為現代,眾小妖們為了吃唐僧的肉,增加百年修行才可換來的功力,而變幻出時尚的現代機場,開了一間可以規劃前往西域取經的旅行社,還創造了白馬航空班機取代唐三藏的座騎;誰知道,唐三藏竟然取消了行程,遊記的形式不成立了,大家也吃不到唐僧肉;就在眾小妖無聊之際,以嬉鬧的遊戲方式大鬧人間,意外的帶出了現代人的價值觀。
在四個階段當中,我想最後一個部份「任誰都不會注意到沙悟淨」,大家應該是沒有異議的,因為在傳統的西遊記當中,沙悟淨的角色本來就不如孫悟空跟豬八戒來的鮮明;倒數第二個「誰都恨唐三藏」,也勉強接受,因為唐三藏真的很會說教,每次唸走了孫悟空,使大家又落入了妖怪的圈套,而必須請回孫悟空來救他們;到了前兩個,爭議可就大了,豬八戒好吃懶做又近美色,每次都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為什麼大家都愛他呢?至於孫悟空,上天下地無所不能,每次唐三藏一行人陷入了困境,都是他出面解決的,他是大家的英雄ㄟ,為什麼大家都討厭他呢?其實在觀看戲劇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四個角色分別代表的就是安逸、虛榮、愛情與選擇。為什麼唐三藏會跟愛情上關係呢?我不想說,因為我要大家都去看這齣戲。
其實,不看戲也無所謂,因為在許多研究西遊記的書籍中,就曾經探討過這些角色所被賦予的意義。但是,真正值得從這齣戲探討的是,導演究竟有什麼樣的能耐,把這本古典文學搬到以現代社會為場景的大舞台,擺脫原本故事的槽咎,加入了現今流行話題的元素,來探討現代人生活中的四大課題。是導演的思惟?編劇的巧思?眾演員自由發揮的表演型態?還是每日24小時播送的新聞的催眠呢?這組團隊又是以什麼樣合作的模式而摩擦出令人經驗的火花呢?或者就把以上這些問號一股腦的,全推給一群愛作怪的小妖精,胡鬧之下所產生的謬思呢?
在探索的過程中,讓我想起以前在上剪接課的時候,PPAPER的創辦人包益民老師,曾經在創作發想的課程中給我們的訓練:試著將你看到的十個元素,重新排列組合,變成一個故事,故事說得越詳細,你的創作雛形就會越完整。觀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這是一門在國外設計學院才有的課題之一,欲知詳細情形~帶些有用的知識跟我交換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