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三月初,曾經在聯合報周日版驚見一篇報導,它的標題是這麼寫的:「分子廚藝 蛋黃一咬破... 哇!是百香果」。嗯~這標題好像下的有點爛,既不簡潔好記又不順口,不過倒是帶出了「分子廚藝」令人驚奇的特色。究竟什麼是「分子廚藝」?「分子廚藝」的起源為何?那裡吃的到「分子廚藝」?吃一餐「分子廚藝」要花多少錢?評價如何?現在,就請各位聽我娓娓道來。
「分子廚藝」的源起
創始餐廳位於西班牙的El Bulli;該餐廳的主廚Ferran Adria也是西班牙國寶級廚藝大師,顛覆傳統廚藝,秉持「眼見不為憑」的理念,創作出一道道“每一口都是驚喜”的料理;該餐廳還被英國權威雜誌「餐廳」二度評選為全球最佳餐廳。2007年,Adria更將配方製成分子罐頭,附上祕笈授權給英國公司銷售全球。
餐廳El Bulli
什麼是「分子廚藝」?
一匙外觀看起來幾可亂真的魚卵,舉匙送入齒間,口感果然類似魚卵,但以牙咬破表面薄膜後,流入口中的卻是沁甜的荔枝果汁。
位於新加坡的AURUM,利用「分子廚藝」創造出料理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食物端上桌彷彿成了一種裝置藝術。
近年,更是將餐廳裝潢成醫院的模樣,顧客都必須坐在輪椅上吃飯,造成新聞的效應,讓“吃”變成不只是味覺上的感受,還延伸到視覺與身體感受環境的觸覺。
但若是去除這些華麗的令人不知如何下手品嚐的外貌,探究其深度原理,說穿了:其實「分子廚藝」的運用就近在眼前。像是中式早餐的鹹鴨蛋、清涼可口的皮蛋、冰淇淋、色彩繽紛的棉花糖。有專家說道:「分子廚藝」是常見的食物化學原理,而非變魔術。
目前,中外各界對於「分子廚藝」的評價,多趨兩極化;
看來這評論負面多於正面,而且正面評價甚至不是以食物的口感為出發點。不過,綜合以上的評價與分子廚藝的深層原理,我發現:「以前當兵的時候,我竟然花了五年的時間,用餐盤裡的鹹鴨蛋跟達利約會」。當時,我真的應該好好珍惜那段光陰的...
近年,更是將餐廳裝潢成醫院的模樣,顧客都必須坐在輪椅上吃飯,造成新聞的效應,讓“吃”變成不只是味覺上的感受,還延伸到視覺與身體感受環境的觸覺。
但若是去除這些華麗的令人不知如何下手品嚐的外貌,探究其深度原理,說穿了:其實「分子廚藝」的運用就近在眼前。像是中式早餐的鹹鴨蛋、清涼可口的皮蛋、冰淇淋、色彩繽紛的棉花糖。有專家說道:「分子廚藝」是常見的食物化學原理,而非變魔術。
「分子廚藝」的評價
正面評價:
旅法美食家謝宗道也說:以裝置藝術的角度來看,它改變了我們對食物的看法,未入口前簡直無法預測,是一種極度抽象化的飲食經驗。
分子廚藝猶如擺在桌上的超現實主義畫派畫家達利的魔幻創作。負面評價:
有人說「分子廚藝」是旁門左道、惡搞、浪費食物。
餐飲學者認為:這與民族性有關,英國會把El Bulli捧上天,是因為英國人根本不懂吃。
在台灣雖然陸續有廚師嘗試分子廚藝實驗,但多半低調;原因是只要買到原料,有說明書,就算家庭主婦也能自行炮製,毫無廚藝可言。
美食家葉怡蘭曾說:分子廚藝未能啟發心靈上的感動。
看來這評論負面多於正面,而且正面評價甚至不是以食物的口感為出發點。不過,綜合以上的評價與分子廚藝的深層原理,我發現:「以前當兵的時候,我竟然花了五年的時間,用餐盤裡的鹹鴨蛋跟達利約會」。當時,我真的應該好好珍惜那段光陰的...
2 則留言:
uturreeYilan從未親自去過El Bulli用餐
從她的"再談,分子廚藝一文"即有說明
你的錯誤資訊只會造成葉女士困擾
大家去問她,Yilan如何以對?
很抱歉,由於個人閱讀不精
有些資訊有所錯誤
目前已經更正
也謝謝上面的匿名先生or小姐的指正
感恩~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