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

圓頂的故事─從文字感受古人的趣味與智慧

前陣子在台北市立圖書館預約了一本書,在耗了將近一個月的等待時間之後,總算是讓我借到這本由貓頭鷹書房所出版『圓頂的故事』,可見這本書倒是還挺受歡迎的。如今,好不容易才把它給借回家來,就讓我細細品味這本大受歡迎的好書吧!不過,話說回來,每次拿到一本書,都讓我心裡掙扎了好一陣子;即使在之前曾經看過不少著作,但是每每看到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文字,著實令我的眼皮沈重,昏昏欲睡。不過,只要當我調整好自己的心境,便開始發現字裡行間的趣味與奧祕,就再也愛不釋手了,呵呵!


好~讓我們言歸正傳,「圓頂的故事」這本書,究竟在闡述什麼樣的故事內容,這其中又有什麼特別的趣味跟智慧呢?從封面看來,他主要是在說明義大利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由來以及建造圓頂在當時技術上的困難與克服難關的詳細歷程。當然,在敘述人類社會的同時,難免會牽涉到「人」的個性與交流摩擦時所產生的小故事,在第二章─來自聖喬凡尼的金匠中就開宗明義特別提到,自洗禮堂青銅門一案,便開展了布魯內與洛倫佐這兩位義大利工匠的終生競賽,即使是鼎鼎大名的義大利聖母百花大教堂圓頂工程一案亦是如此的蜿蜒曲折,不禁令人引發遐想,從文藝復興三傑、米開朗基羅的教宗天花板到這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圓頂,彷彿文藝復興時期就是藝術史當中的「戰國時代」。著實惹人好奇,在這烽火連天,隱含著濃厚煙硝味的年代,佛羅倫斯這片文化城鎮,究竟發生了哪些大師們所不為人知的小祕密?


不過話說回來,布魯內與洛倫佐這兩位相互競爭終身的對手究竟是什麼來歷呢?布魯內本身是一名金匠兼鐘錶匠,我們所認識的雕塑家唐納太羅是他的朋友,兩人的共同特徵是“脾氣暴躁古怪”;生性多疑的他大部分的時候都不會為自己的設計做筆記,即使有也是以密碼編輯而成;在洗禮堂青銅門一案,由於他的作品展現了充滿張力、甚至暴力的姿態,以致於雖然評審團肯定他的實力,卻依然無法獲得勝出;也許是未取得青銅門一案所得到的好處,讓他有閒暇時間前往羅馬取經,得以奠定未來聖母百花大教堂圓頂設計與建造的功績。至於洛倫佐,則被評為狡猾的謀士,雖然論經驗與技巧,都不如布魯內來的純熟;但在比賽前,廣邀評審團前往他的工作室,取得各方意見,因而設計出優美高雅、一體成型,頗受評審喜愛的模型;但也由於他只是一名初出茅廬的金匠新手,在青銅門的實際製作上,自然也遇到不少的挫折,導致未來在聖母百花大教堂一案,遭到評審的質疑,無法獨霸一方(當然,這也同時讓習慣於獨立作業的布魯內極為不滿)。


此外,我們還可以在這本書中發現:藝術史的歷程脈絡,其實就跟各地的風土民情與政治有很大的關係。就好比說:以當時所流行哥德式建築的飛扶壁即可克服支撐圓頂的問題,何以在義大利佛羅倫斯這地方卻揚棄不用呢?主要原因在於當地的建築師認為哥德式建築的飛扶壁既醜陋又笨重,而且飛扶壁還是對手德、法、米蘭所流行的樣式;以至於在美學觀點與政治因素的考量下,佛羅倫斯當局寧可以弗羅林金幣兩百枚的代價公開競圖,而這兩百枚弗羅林金幣則超出當時一名技巧純熟工匠兩年的所得。


另外,我們還在這本書裡讀到:從古希臘羅馬人在藝術與建築上可以發現,他們早就發展了所謂的透視法構圖,其數學的成就更讓他們建造了像是萬神殿這般的圓頂建築;但是為什麼這種精良的技術到羅馬帝國衰亡之後就失傳了呢?原來,柏拉圖曾指責道:透視法是一種騙術。而這樣的想法也影響了基督教藝術的形式,才有像是拜占庭藝術那種平板且構圖怪異的風格出現,直到喬托運用明暗對比法來創造寫實的三度空間效果,古老的透視法才得以重新出現。


如果你認為大師都像我們所認知的表象─正經八百,那你就錯了。在書中,我們更可以看到布魯內如何捉弄一個可憐的胖工匠,讓他真以為自己歷經了一場不可思議的夢境之旅,變成了另一個人之後又回到現實的人生。這也讓我回想到社區大學藝術史的楊衍畇老師曾經分享過,大意如下:「似乎在藝術史上留有盛名的大師級人物都擁有奇特、乖張而且相當難搞的壞脾氣;像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唐納太羅、米開朗基羅到超現實主義的達利等等。」仔細想想,好像當代不論在文藝界還是傳播界的大師級人物也是如此耶!呵呵~


在看這本書的同時,我腦海中不斷反覆的比對,在當代所謂的競圖不就像是我們現在建築、設計上的比稿,或者說是政府機關的公開競標嗎?在比設計、比創意的同時,也比價格,比人脈;讓我覺得自己過去在看古典的藝術時,似乎把它給完美化了;如果把時空轉換到現在,我想,到最後值得一提的就是過去這些大師們突破層層關卡的智慧與超越技術對美學的堅持了;也許現代建築在百年,甚至千年之後,也將會變成傳奇一則,只要設計師或建築師夠用心的話,像是伊東豐雄或是Zaha Hadid之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