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暗黑王子的華麗陽光冒險

         深邃的淺灰色瞳孔,淘氣且帶著笑意,不經意地向四周盼顧,溫柔卻又霸道的擄獲眾人的心靈;英挺的鼻樑,削長的雙頰,光滑而不見歲月痕跡的臉龐,彷若十歲不到的小男童;性感而無邪的雙唇,不斷的流洩出綿延的樂音,牽絆著聽眾的心靈深處;聽他的歌,像是乘坐宇宙超級無敵大的雲霄飛車,時而飛入雲端,時而跌入深谷,又像是急速狂飆於縱谷山間,明知危險卻又肆無忌憚地享受這毀滅性的快感;從他的成名曲歌劇二、轉變風格的媽媽、輕快的幸福鳥到第五元素拉美莫爾的露西亞,我已跟隨這擁有陽光特質的暗黑王子,歷經了無數的生死輪迴。



         當我寫完第一段再回過頭去欣賞的同時,好像自己正在描述電影“天魔”裡令人膽顫心驚的小男童;然而,我認為他真的擁有這樣迷人的特質:看似陽光充滿生氣,卻同時暗藏著令人無法一眼看透的神祕。他是來自俄羅斯的男歌手Vitas。


         Vitas,本名維塔利.弗拉達索維奇.格拉喬夫,出生於1981年的拉脫維亞。自2000年在克里姆林宮因演唱歌劇2取得空前的成功當他演唱歌劇2的時候樂團演奏人員一概身穿中世紀哥德風格長袍頭帶黑色面紗其舞臺風格相當另類營造出一種神秘魔幻之氛圍在這首單曲中Vitas展示了自己橫跨五個八度的音域極富震撼力;有「俄羅斯音樂教母」之稱的著名歌唱家普加喬娃在聽了Vitas演唱的《歌劇2》之後稱:「我激動得流淚了無論是為了音樂還是為了他的表演。」;在這首歌曲的MV當中,由於他以有著鰓瓣的外星人形象示人,所以有關於他是外星人的傳言;也由於他極富震撼力的音域,有人傳言他是閹伶。



      2003年開始因其母親的驟然過世喪母之痛影響下Vitas的作品風格也大為改變兩張紀念母親的專輯媽媽》、《我母親的歌》,風格轉驅成熟穩重演出衣著則以西裝造型為主


       除了歌手的身分,Vitas更於2002年9月29日在克里姆林宮的舞臺上舉辦了他的時裝設計發佈會秋天的夢」。共發表了42套女士服裝,其中有些已經在阿爾瑪-阿泰、維爾紐斯、柏林、塔什干、特拉維夫、阿詩克隆展出。現在普多夫金先生正在同西方的公司就推廣Vitas品牌,安排服裝生產線的事項進行談判。所以至今,除了歌手舞台劇演員他還擁有服裝設計師的身份




      今天在網路上租借了一片Vitas在聖彼德堡舉辦名為“回家”的演唱會。過去僅是透過我脆弱的耳膜,認識這位令人心臟緊繃的黑暗使者;如今,得以一窺這名宇宙無敵巨星的迷人風采,對他的演唱功力以及舞臺上親切陽光的笑容感到驚艷不已;除此之外,更因此發現他的歌迷年齡層竟然如此之寬廣,讓我不得不拜倒在這個七年級宇宙人氣明星的舞台魅力之下,遂於此特別寫了一篇文章來表示我對Vitas個人魅力的看法。我想~過去我不喜歡人們把他當奇葩或是異類來看但是看了他的演唱會之後我相信如果未來他還有機會來台灣演唱我一定會親臨現場感受這樣的魅力

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

我在餐桌上遇見達利─分子廚藝

        2008年的三月初,曾經在聯合報周日版驚見一篇報導,它的標題是這麼寫的:「分子廚藝 蛋黃一咬破... 哇!是百香果」。嗯~這標題好像下的有點爛,既不簡潔好記又不順口,不過倒是帶出了「分子廚藝」令人驚奇的特色。究竟什麼是「分子廚藝」?「分子廚藝」的起源為何?那裡吃的到「分子廚藝」?吃一餐「分子廚藝」要花多少錢?評價如何?現在,就請各位聽我娓娓道來。


「分子廚藝」的源起


        「分子廚藝」於一九八五年由法國科學家Herve Kurti與物理學家Nicolas Kurti正式為其共同的研究所命名,其原理是深入研究食物烹調過程中的每一細微環節,像是溫度的精密升降、時間的短長、以至不同物質的加入,所造成的各種狀態上的物理與化學變化。之後,藉由這些研究所得的掌握與運用,針對傳統廚藝手法與料理形貌予以顛覆、解構、重組,創造出全新的味覺與口感的體驗。


         創始餐廳位於西班牙的El Bulli;該餐廳的主廚Ferran Adria也是西班牙國寶級廚藝大師,顛覆傳統廚藝,秉持「眼見不為憑」的理念,創作出一道道“每一口都是驚喜”的料理;該餐廳還被英國權威雜誌「餐廳」二度評選為全球最佳餐廳。2007年,Adria更將配方製成分子罐頭,附上祕笈授權給英國公司銷售全球。


餐廳El Bulli


         說起第一個發展「分子廚藝」的餐廳─El Bulli,聞名全球。每年僅開放六個月的時間,共提供約八千個座位;據說,等候名單已多達四十萬人之譜,要想前往西班牙一嚐其中的美妙口感,至少得等上一百二十五年,要價至少八千元。目前,台灣至少有嚴長壽、謝忠道等美食家有過體驗。也由於分子罐頭行銷全球,目前「分子廚藝」的料理席捲全球,從新加坡、東京、香港都以「分子廚藝」作為料理的賣點,目前在台灣甚至有五個據點可供品嚐,皆採預約制,要價從新台幣300元的雞尾酒到2500元以上的套餐不等。


什麼是「分子廚藝」?


        說了這麼多,到底什麼是「分子廚藝」?讓我們先從有料理界達利之稱的Ferran Adria來說好了,他所創作的「分子廚藝」料理,是以化學的方式改變食材原有的外型,給予吃的人視覺的饗宴與味蕾的刺激,無法相聯繫的奇異感受,像是:將烈酒置於液態氮中零下196℃瞬間冰封製成的sorbet冰砂,入口後,短暫微微奇特的冰激刺痛感,而後竟剎那化成氣體,從嘴角鼻孔間噴出,似有若無的酒香,也隨之煙消雲散。


        一匙外觀看起來幾可亂真的魚卵,舉匙送入齒間,口感果然類似魚卵,但以牙咬破表面薄膜後,流入口中的卻是沁甜的荔枝果汁。

        位於新加坡的AURUM,利用「分子廚藝」創造出料理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食物端上桌彷彿成了一種裝置藝術。


        近年,更是將餐廳裝潢成醫院的模樣,顧客都必須坐在輪椅上吃飯,造成新聞的效應,讓“吃”變成不只是味覺上的感受,還延伸到視覺與身體感受環境的觸覺。

        但若是去除這些華麗的令人不知如何下手品嚐的外貌,探究其深度原理,說穿了:其實「分子廚藝」的運用就近在眼前。像是中式早餐的鹹鴨蛋、清涼可口的皮蛋、冰淇淋、色彩繽紛的棉花糖。有專家說道:「分子廚藝」是常見的食物化學原理,而非變魔術。


「分子廚藝」的評價


目前,中外各界對於「分子廚藝」的評價,多趨兩極化;

正面評價:

旅法美食家謝宗道也說:以裝置藝術的角度來看,它改變了我們對食物的看法,未入口前簡直無法預測,是一種極度抽象化的飲食經驗。

分子廚藝猶如擺在桌上的超現實主義畫派畫家達利的魔幻創作。

負面評價:

有人說「分子廚藝」是旁門左道、惡搞、浪費食物。

餐飲學者認為:這與民族性有關,英國會把El Bulli捧上天,是因為英國人根本不懂吃。

在台灣雖然陸續有廚師嘗試分子廚藝實驗,但多半低調;原因是只要買到原料,有說明書,就算家庭主婦也能自行炮製,毫無廚藝可言。

美食家葉怡蘭曾說:分子廚藝未能啟發心靈上的感動。


        看來這評論負面多於正面,而且正面評價甚至不是以食物的口感為出發點。不過,綜合以上的評價與分子廚藝的深層原理,我發現:「以前當兵的時候,我竟然花了五年的時間,用餐盤裡的鹹鴨蛋跟達利約會」。當時,我真的應該好好珍惜那段光陰的...

2008年3月22日 星期六

激情過後─總統大選之我見

從前陣子三月初,棒球的北京奧運資格賽,到今天的總統大選開票;我想這陣子大家的心情應該是亢奮到了極點吧!上個禮拜,選情日趨白熱化,不管是綠陣營的奧步,還是某些人的偏激言論,都讓人心情極度的不爽;好像心裡就是有些穢物,不吐不快,就連平日看似溫文儒雅的我,都忍不住要爆粗口,誓言要把馬英九送進總統府,否則怎對得起我過去汲汲營營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呢?

直到昨晚,藍綠兩陣營的造勢晚會上,群眾的激動情緒更是沸騰到一個臨界點;彷彿明天過後,我們即將面臨一個生死存亡的關頭,手中的選票即將決定未來四年的命運。看著邵曉玲女士,聖女貞德般堅定的眼神帶著天使般的笑容,情緒高亢的高喊著“手中的選票,給2號”,毫不遮掩的揮舞著因車禍而失去的殘臂,我不敢再看下去,深怕善感的我又得熱淚盈眶了。


就在今夜,歷經四個小時的三溫暖之後,結果出來了,馬蕭陣營以220多萬票之差,贏得了本屆總統大選;幾家歡樂幾家愁,有人召開國際媒體記者會,表示未來皆竭盡心力為社會大眾服務,刻不容緩;有人含淚鞠躬,表示這純屬個人失敗,要民眾平心靜氣的看待結果;也有人致電問候表示恭賀,更聲明政權絕對和平轉移。看到這樣的結果,心情頓時平靜不少,若要說“失落”也可以;彷彿年輕時在舞廳晃蕩一夜之後的激情退燒,不但失去了不少的腦細胞,還來不及思考時,彷彿從身上被抽離了什麼重要的東西,體內多出來的空間,煞那間虛了。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總統大選後的激情退燒症候群嗎?


藉著平復心情的時間,我反覆思考這幾天來所發生的事情,究竟什麼是政治?政治是用來操縱選民心情的嗎?還是我們把它看得太重了?什麼是選舉?選舉一定要採用相互攻擊的手段嗎?當我們看著候選人上演一幕幕唇槍舌戰的戲碼的同時,誰是操偶者?誰是被操弄的傀儡?選舉後,我們把自己的生存權一股腦的交給新的政權應該嗎?當我們興高采烈的大肆慶祝的同時,新科總統究竟承受著什麼樣的壓力?在我們選擇未來政權的同時,是因為我們相信他?還是因為我們想不負責任的把自己可以決定的未來托付給他?


當我問了這麼多的問題,真正可以解答的只有我們自己。而最終的結論就是:歷經了八年貪腐政權之後,政黨輪替的效應產生了;所有的脫序可以在一瞬間產生,但是要讓脫序的情勢回復到正軌,並非一蹴可及。在這裡,我並不是一昧的幫馬英九或是藍陣營說話。過去,在紅衫軍的事件裡,我們看見他心思的細膩與不畏強權的魄力,即使在漫天不利於他的言論中,他依然堅守自己的崗位,不讓外來勢力侵略他的職責範圍;我們也見識了他在災害處理中,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只是今日,他成了中華民國總統,不論他是否真的適合擔任此一要職?他是我們選出來的,只要不涉及貪污弊案,我們都應給予尊重;當然,也期待未來的日子裡能不辜負選民的期待,在行事風格裡可以多注入一點他特有的湖南性格,讓我們感受多一點的魄力與效率。


然而,這次的選戰之後,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扁長皆紳士的釋出了友善的態度;或許他們想向未來的總統示好,或者情勢如此,又或者這只是冰山一角;無論如何,我樂見這樣的情勢,但我也希望新科總統未來步步為營,作好自我保護的措施,別讓類似案件再次發生。當然,我也期待民進黨的深思反省,未來做個盡責的反對黨。此外,我更要特別感謝偉大的江霞與莊國榮,若不是你們偏激的“別把他們當台灣人看”以及“ㄍㄢˋ”,絕不會這麼有效率的把馬蕭送進總統府

2008斯德哥爾摩傢具展

記得上回,我曾以涂翠珊所著「設計 讓世界看見芬蘭」為藍本,向各位以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等六大面相,介紹我所看見的北歐設計。而今,無意間搜刮了一本雜誌“La Vie”2008年三月號,裡面更提到在瑞典二月初的年度盛事─斯德哥爾摩傢俱展暨北歐之光燈展。這個展覽行至今日,不過第五個年頭,卻已成為最大的北歐時尚國際交流平台;現在就讓我們看看它今年度的盛況吧!


斯德哥爾摩傢俱展每年都會邀請一位國際設計大師作特別榮譽嘉賓,來為整個展覽的入口處設計一個Meeting Place,今年就請到了義大利設計師Giulio Cappellini。他的近年力作Magic Forest就座落於全館的入口中心;充滿活力的綠色叢林,不但成為映入參觀者眼簾的深刻印象,也是一連串主題性設計演講的聚會點。魔力森林不僅僅展現他個人風格的作品,也呼應了今年的主題─環保。



展覽內共分五館:室內傢俱館、戶外傢俱館、燈展館,以及綠屋與設計市集。

Burks的CraftCafe以工藝品為主題。

StephenBurks及其工作室ReadymadeProjects展示與秘魯和南非工人攜手合作的產品。他是慈善機構AidToArtisans的顧問,熱心參與發展中地區事務。

Burks的裝置名為「CraftCafe」,展示多款工藝品以及關於工作室的圖片和短片。這家「餐室」亦提供非洲Roibus茶以及來自南非、秘魯和墨西哥的各式食品。


北歐燈具展上,著名產品設計師Alexander Lervik展示多款別出心裁的照明產品,反映多元化的設計角度。

Lervik的人腦造型燈具

他在名為「Enlightment」的展覽中展出18個發光物體,其中15個是全新或近期設計。人腦造型的「My Brain Lamp」燈具,其實是Lervik自己腦部的三維掃描複製品,惹人注目。

據Lervik解釋,他在亞洲旅行時,偶然瞥見一張印有腦部掃描的大型海報,為他帶來設計靈感。

Lervik的照明產品。

另一件作品名為「Rainbow」,利用300個互相連接的二極管在燈罩產生影像或圖案。


今年Greenhouse的主題為「村莊」(The Village),已是第二年由TAF建築師樓蓋建。建築師Gabriella Gustafson與Mattias Stahlbom匠心獨運,把展覽廳變成一個富時尚格調的小城區,其中有白色帳篷屋子、街道及廣場。「村民」就是參展商,他們可以在「家」中與買家會面,也可以在廣場聚首一堂。



Gabriella Gustafsson說,他希望人們走進Greenhouse展區時,就像置身舞台佈景或是放大了的村莊模型一般。

座椅獲設計殊榮。

此外,隆德大學工業設計課程學生在Greenhouse設置的攤位頗見心思,探討的項目與環保有關。

Jacobvon Matern研究的是火車運輸問題。據他解釋,每年冬季都有接近500,000名遊客到瑞典奧勒山區遊覽,只有兩成是乘坐火車前往。他設計的火車車廂可以滿足存放大件行李的需要,又有舒適的座位,使長途旅程成為樂事。

Soft Walls Labyrinth展館匯聚紡織品。

集中展示紡織品的Soft Walls Labyrinth,是會上備受注目的展館之一,由6名紡織品設計師設立,分別是Anna Danielsson、Helen Hogberg、Bodil Karlsson、Johanna Lindgren、Eva Marmbrandt及Synnove Mork,旨在推廣紡織品在現代建築的應用。

Synnove Mork表示,巴羅克式古典迷宮的高高樹籬,啟發他們的靈感,促使他們探索紡織品的嶄新應用領域。紡織品擁有多項良好特性,不但具藝術美感,亦可減少噪音、抵擋猛烈陽光及反射光線。

著名米蘭網站Designboom亦闢設獨立展館,匯聚35個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新晉設計師,直接向買家推銷其產品,大受歡迎。其中一名前衛的年輕設計師Kouichi Okamoto,於其展覽攤位推介氣球燈。Okamoto解釋,該款燈飾採用發光二極管技術,毋須外接電源,但亮度理想,而且壽命長久,節省能源,使用2枚鋰電池便可連續發亮超過100個小時。

Okamoto推介氣球燈。

會場上展出大量氣球燈。

過去5年,斯德哥爾摩家具展均邀請1名設計師或1個設計組織,設置中央設計展台Design Bar。今年,大會委托想像天馬行空的設計組合Save Our Souls負責這個項目。這個組合由產品設計師Johannes Carlstrom和陶瓷藝術家Magdalena Nilsson二人組成。

「災區」讓業者深沉反思。

他們將DesignBar改造為「災區」(Disaster Area)。Magdalena Nilsson說,他們希望通過各項裝置營造獨特視覺感受,從而加強人們對衝突和氣候變化的認識和關注。

Design Bar的地板鋪設了巨大的木造英文字母,作為座位。英文字母組合起來便成為「hate」(憎恨)、「fear」(恐懼)、「lies」(謊言)和「greed」(貪婪)等英文字。牆壁鋪以具反射作用的鮮橙色塑料,與急救站所用的相似。天花板則懸掛多盞大型的黑色玻璃油燈,藉此營造出令人焦慮的氣氛。

然而,只看展覽還不足以讓我們認識瑞典,走在斯德哥爾摩的街道,我們還能看到什麼呢?

超市內的菜籃可以直接拖著走的設計
瑞典人非常推崇香蕉的營養價值


斯德哥爾摩充滿美麗的餐廳與Bar


連地鐵也充滿藝術氣息


以上資料皆擷取自雜誌“La Vie”2008年三月號 文/攝影 Lia Pei 以及網站Arting365藝廊香港貿易發展局

位於北歐國家的瑞典,或許長年處於寒冷氣候的偏遠地帶,隱含趣味的北歐設計,也是近年來才逐漸向世界發聲,所以不像米蘭傢俱展那般鬧烘烘熱騰騰,人聲鼎沸。但是,我們可以在時尚雜誌與各類型的網站窺見有關於它的報導;甚至,已經開始預報將在明年二月的四號至八號,即將舉辦第六屆。究竟是為什麼呢?從本文一開始,我就提到「斯德哥爾摩傢俱展暨北歐之光燈展」現今已是北歐設計的最大國際交流平台;即便是走出展場,我們依然可以感受這片土地的設計因子仍持續發酵。我相信,地處偏遠地帶的北歐,正以它對生活的熱愛與關注,逐漸走向世界的中心。

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

圓頂的故事─從文字感受古人的趣味與智慧

前陣子在台北市立圖書館預約了一本書,在耗了將近一個月的等待時間之後,總算是讓我借到這本由貓頭鷹書房所出版『圓頂的故事』,可見這本書倒是還挺受歡迎的。如今,好不容易才把它給借回家來,就讓我細細品味這本大受歡迎的好書吧!不過,話說回來,每次拿到一本書,都讓我心裡掙扎了好一陣子;即使在之前曾經看過不少著作,但是每每看到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文字,著實令我的眼皮沈重,昏昏欲睡。不過,只要當我調整好自己的心境,便開始發現字裡行間的趣味與奧祕,就再也愛不釋手了,呵呵!


好~讓我們言歸正傳,「圓頂的故事」這本書,究竟在闡述什麼樣的故事內容,這其中又有什麼特別的趣味跟智慧呢?從封面看來,他主要是在說明義大利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由來以及建造圓頂在當時技術上的困難與克服難關的詳細歷程。當然,在敘述人類社會的同時,難免會牽涉到「人」的個性與交流摩擦時所產生的小故事,在第二章─來自聖喬凡尼的金匠中就開宗明義特別提到,自洗禮堂青銅門一案,便開展了布魯內與洛倫佐這兩位義大利工匠的終生競賽,即使是鼎鼎大名的義大利聖母百花大教堂圓頂工程一案亦是如此的蜿蜒曲折,不禁令人引發遐想,從文藝復興三傑、米開朗基羅的教宗天花板到這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圓頂,彷彿文藝復興時期就是藝術史當中的「戰國時代」。著實惹人好奇,在這烽火連天,隱含著濃厚煙硝味的年代,佛羅倫斯這片文化城鎮,究竟發生了哪些大師們所不為人知的小祕密?


不過話說回來,布魯內與洛倫佐這兩位相互競爭終身的對手究竟是什麼來歷呢?布魯內本身是一名金匠兼鐘錶匠,我們所認識的雕塑家唐納太羅是他的朋友,兩人的共同特徵是“脾氣暴躁古怪”;生性多疑的他大部分的時候都不會為自己的設計做筆記,即使有也是以密碼編輯而成;在洗禮堂青銅門一案,由於他的作品展現了充滿張力、甚至暴力的姿態,以致於雖然評審團肯定他的實力,卻依然無法獲得勝出;也許是未取得青銅門一案所得到的好處,讓他有閒暇時間前往羅馬取經,得以奠定未來聖母百花大教堂圓頂設計與建造的功績。至於洛倫佐,則被評為狡猾的謀士,雖然論經驗與技巧,都不如布魯內來的純熟;但在比賽前,廣邀評審團前往他的工作室,取得各方意見,因而設計出優美高雅、一體成型,頗受評審喜愛的模型;但也由於他只是一名初出茅廬的金匠新手,在青銅門的實際製作上,自然也遇到不少的挫折,導致未來在聖母百花大教堂一案,遭到評審的質疑,無法獨霸一方(當然,這也同時讓習慣於獨立作業的布魯內極為不滿)。


此外,我們還可以在這本書中發現:藝術史的歷程脈絡,其實就跟各地的風土民情與政治有很大的關係。就好比說:以當時所流行哥德式建築的飛扶壁即可克服支撐圓頂的問題,何以在義大利佛羅倫斯這地方卻揚棄不用呢?主要原因在於當地的建築師認為哥德式建築的飛扶壁既醜陋又笨重,而且飛扶壁還是對手德、法、米蘭所流行的樣式;以至於在美學觀點與政治因素的考量下,佛羅倫斯當局寧可以弗羅林金幣兩百枚的代價公開競圖,而這兩百枚弗羅林金幣則超出當時一名技巧純熟工匠兩年的所得。


另外,我們還在這本書裡讀到:從古希臘羅馬人在藝術與建築上可以發現,他們早就發展了所謂的透視法構圖,其數學的成就更讓他們建造了像是萬神殿這般的圓頂建築;但是為什麼這種精良的技術到羅馬帝國衰亡之後就失傳了呢?原來,柏拉圖曾指責道:透視法是一種騙術。而這樣的想法也影響了基督教藝術的形式,才有像是拜占庭藝術那種平板且構圖怪異的風格出現,直到喬托運用明暗對比法來創造寫實的三度空間效果,古老的透視法才得以重新出現。


如果你認為大師都像我們所認知的表象─正經八百,那你就錯了。在書中,我們更可以看到布魯內如何捉弄一個可憐的胖工匠,讓他真以為自己歷經了一場不可思議的夢境之旅,變成了另一個人之後又回到現實的人生。這也讓我回想到社區大學藝術史的楊衍畇老師曾經分享過,大意如下:「似乎在藝術史上留有盛名的大師級人物都擁有奇特、乖張而且相當難搞的壞脾氣;像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唐納太羅、米開朗基羅到超現實主義的達利等等。」仔細想想,好像當代不論在文藝界還是傳播界的大師級人物也是如此耶!呵呵~


在看這本書的同時,我腦海中不斷反覆的比對,在當代所謂的競圖不就像是我們現在建築、設計上的比稿,或者說是政府機關的公開競標嗎?在比設計、比創意的同時,也比價格,比人脈;讓我覺得自己過去在看古典的藝術時,似乎把它給完美化了;如果把時空轉換到現在,我想,到最後值得一提的就是過去這些大師們突破層層關卡的智慧與超越技術對美學的堅持了;也許現代建築在百年,甚至千年之後,也將會變成傳奇一則,只要設計師或建築師夠用心的話,像是伊東豐雄或是Zaha Hadid之輩

2008年3月16日 星期日

乘著Hermes到印度旅行去

最近在無意間看到同事在收集的品牌雜誌,Hermes;經由設計師卡恩.貝扥西昂因為美麗絕倫的印度織物「莫高爾地毯」的靈感,而設計的<莫高爾傳奇>的真絲方巾,得知Hermes目前正吹起一股神祕的印度風,名為-Indian Fantasies-夢幻國度。也在網路上搜尋關鍵字"Hermes"的同時,驚然發現,原來它與希臘神話中的Hermes”荷米斯”同字。

Hermes 2008年一月號的封面

其實,Hermes緣起於一個專門設計馬具用品的小工房,自汽車時代來臨後,便轉往皮件的設計發行,漸漸的發展成為一個服飾以及相關配件的經典百年品牌。至於它與希臘神話中的Hermes”荷米斯”有什麼關係呢?嗯~在品牌方面倒是沒有詳細的說明,不過在我個人的解讀看來,也許跟早年愛馬仕生產馬具的緣起有相當大的關係,就像身為旅行之神的荷米斯,因為有了長著翅膀的鞋子,所以可以恣意的上天下海,來去陰陽兩界;而人們有了愛馬仕的馬具,也可以舒適的享有行遍天下的尊貴。

好~聽我屁完了荷米斯與愛馬仕的關聯之後,讓我們來看一下,當愛馬仕揮別了2007年與橘色絲帶共舞,迎接2008年夢幻印度的莫高爾傳奇,究竟承襲了甚麼樣神祕的印度經典美學。

印度莫高爾地毯

首先,我們看到了收藏於印度阿爾薩斯省米魯斯市織物印染博物館的「莫高爾地毯」,這美麗絕倫的印度織物其實可以算是「毯中毯」的棉質夏毯。印度人通常會在夏天的時候,將它鋪在羊毛毯上方,坐上去更感清涼。就地毯的圖紋來看,上下兩行印有精緻的花卉,均出自於十七世紀荷蘭最美麗的植物圖案。三層方框再地毯中央勾勒出一個正方形,方形的內部佈滿了細密而輕薄的紋飾,正中央扁長的桃核形狀周圍佈滿了鮮花與樹葉。

活靈活現的生物圖案

在周圍,還有一群奇特的動物分別藏在淺藍色的植物背後窺視著我們。從中我們看見了一些鳥類、四足動物、一些蛇、魚,還有許多笑臉猴。其中一些杜撰的生物原本是波斯畫家的最愛,後來也為印度畫家所喜愛,甚至在莫高爾王朝引起巨大轟動。這些動物有著古靈精怪的靈魂,總是能幽默的變幻成其他的動物,像是古代神話中躍動的精靈。

植物紋飾的排列組合

然而,這幅大尺寸細密的畫作,其精髓在於它所使用的「全棉局部印染法」。要完成這幅地毯,棉質織物必須經過一整套漫長的處理過程,前後手續達十一種之多,歷時數月之久。然而在這裡提出這幅地毯的目的,並不在於它繁複的手工與使用的染料,而是古印度藝術所使用的紋飾與排列方式,所以我們就不去詳細探討製作流程了;即便是如此,當我們俯身鑑賞這幅地毯的同時,盡情讓自己的目光隨著蜿蜒的線條流轉,即使迷失在這複雜的圖紋當中,地毯卻依然保守著自身神秘的象徵。


2008Hermes印度風主題真絲方巾

接下來,讓我們的目光流轉到今年Hermes所生產的主題方巾,簡單的麥穗圖騰,像是建築的柱子不斷蔓延,分割出不同的區塊;每個區塊當中,馬兒或嬌羞低頭、或昂首佇立、或回首盼顧,彷彿是活脫脫的生物一剎那的功夫就這樣放置於方巾上;馬兒身上的裝飾,也像是無數的串珠與流蘇妝點而成;在其他的方巾我們也不難發現,上面充滿了印度畫家喜愛的動植物主題,而這些主題所排列而成的幾何圖騰,就像是莫高爾地毯上所繪製生物的排列方式,以中央的圓為主軸環繞;在一系列的設計中,還搭配了不同色系,即使是繽紛的粉色系,依然可以窺見印度所舊有散發金黃色光芒的華麗質感。在服飾上,Hermes更重新帶起了一股神祕而優雅的東方風采;經過特殊材質的設計與剪裁,加上暗紅色系的搭配,不經意的展現東方女性纖細與外柔內剛的堅毅特質。

2008Hermes印度風服飾

從以上的範例來看,不難展現Hermes既有的特質─尊重不同文化,並保有其故有特質;在第一段我們就曾提到Hermes是以生產馬具及周邊商品起家,隨著汽車時代的來臨,這個古老的品牌轉型以生產皮件為主;至今,即便是2008的夢幻印度風,仍以一貫的態度融合品牌與印度傳統,打造與過往截然不同的時尚。風行多年的Hermes,從既有的皮件、服飾以及年度出品的系列真絲方巾看來,她不僅僅是法國的奢侈品,更是擁有深度文化素養的品牌。

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在驚奇中遇見拉斯馮提爾

提起拉斯馮提爾的電影,我曾經看過他的歐洲三部曲、厄夜變奏曲、命運變奏曲,以及最近發行的「老闆,我最大」。至於,過去朋友們常提及的「在黑暗中漫舞」,則是最近才讓我想要找來看的一支片子。


不過在眾多的電影當中,我想提到拉斯馮提爾的電影,就不得不提到他在影片中所展現的思維模式。每每,當你已經習慣於劇情鋪陳的節奏時,他便會在電影結束的前十分鐘,將劇情急轉直下,或者應該說急轉直上,讓你驚呼:原來這齣戲可以這麼戲劇化啊!


就像在「老闆,我最大」這部電影當中,被老闆找來飾演總裁的演員,居然一反之前急欲擺脫戲劇角色,要求真正的大老板對員工說出實情的態度,轉而沉醉在他所扮演的角色當中,要求親自簽結販售公司的合約,這舉動不禁讓身為觀眾的我與劇中的其他角色捏了一把冷汗;真正的老闆不賣公司了,你還堅持簽什麼合約呢?這樣反轉式的劇情一直在導演拉斯馮提爾的電影中最後十分鐘上演,若要求證,不仿請各位讀者看看他其他的電影。


我想,看拉斯馮提爾的電影,除了檢視他是否真正實行他的Dogma宣言之外,我們還可以從他電影中看到人性黑暗的一面。


就像在妮可基嫚主演的厄夜變奏曲,古老的小鎮裡,純樸的市井小民竟然也會變成可怕的惡魔,為的是什麼?不就是人性中可憐的懦弱所衍生而來,為了捍衛僅有的自尊的暴力嗎?這個暴力不只是表現在肢體上,而是從心理的黑暗面所蔓延開來的。現實生活會不會有這麼荒謬的事情,會!而且天天發生。只是不像戲劇這麼純粹的顯而易見罷了!

關於逗馬宣言(Dogma95)



1995年由拉斯馮提爾帶頭的四位丹麥導演,有鑒於好萊塢資本主義征服全球,簽署發表了一份逗馬宣言(Dogma95),針對現今全球的拍片模式提出其反潮流的新概念,立誓遵守十條拍片守則:

一、影片拍攝必須在場景的現場完成。不得取用道具和加工的場景設計。
二、聲音不得和影像的製作分離。
三、必須取用手提攝影。
四、必須是彩色電影,不得使用特殊打光。
五、禁止使用光學儀器以及濾光鏡。
六、影片不得用淺薄的動作填塞(不得出現謀殺、武器等等)。
七、禁止背離當時和現場(影片必須就發生在當時和當場)。
八、不接受類型片。
九、必須是Academy的三十五釐米底片。
十、電影導演不得冠以作者之名,更近一步地,我發誓作為一個導演我要壓抑住自己的個人品味。我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從角色和場景裡逼近真實。

所謂的「Dogma 95宣言」究竟是什麼?我想:應該是在不運用現代科技特效的做法之下,盡情展現鏡頭下被放大的人生,沒有高超神奇的剪輯技巧,即使中間出現明顯、不合理又讓人不舒服的剪接點也無所謂,只是想純粹的表現劇本以及演員的肢體或表情。

2008年3月9日 星期日

相約四月十九日到台中聽上帝唱歌

今年四月份,台灣音樂界的一大盛事,不外乎就是世界四大男高音之一的,安德烈波伽利,即將到台灣舉辦個人演唱會。


為了先聽為快,我除了到兩廳院的表演藝術圖書館預約了幾隻Andrea Bocelli演唱會的DVD,還上了YouTube概略的欣賞了他之前的演出。在簡介中,歌后Celine Dion曾讚許:「如果上帝開口唱歌,其歌聲必定有如安德烈波伽利般悅耳。」果然,不聽還好,一聽之後反倒是驚為天人,什麼如上帝般悅耳的歌聲都不足以形容他帶給我的震撼。


2000年5月26日,在英國倫敦艾伯特音樂廳,Andrea Bocelli以一首Canto Della Terra大地之歌,讓我感受到他的聲音,如寬廣的世界一般遼闊,穿透力直達人心,這種感受像是內心的情感隨著悠揚的樂音起舞,時而衝入雲霄,時而探入深谷,可憐多愁善感的我,被這美妙的音符揪著我近來的心情,隨著他的歌聲感受這歌的意境,當音樂停止,我竟不自覺的感到一股愴然,留下寶貴的男兒淚;究竟是因為歌曲中如史詩般的壯闊意境、Andrea Bocelli歌聲的美妙,還是現場氣氛的感染,我不知道。不過,我開始期待四月十九日的到來。



上面有英國倫敦艾伯特音樂廳Andrea Bocelli所演唱的Canto Della Terra,歡迎觀賞。如果喜歡,別忘了趕快去年代售票網搶票喔!對了,原本我想買1600元的位置,網路上也標示“票已售鑿”,但是到售票點卻可以買到網路上已經賣完的位置喔!去碰碰運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