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2日 星期日

從英國電影,看見英國民族的浪漫

今天,不!應該要說是昨天跟朋友一起去看了“哈利波特第五集_鳳凰會的密令”,令人訝異的是,即使過了首映之後一個禮拜,依然是以排山倒海的熱潮之勢,令我們排了一個下午的隊,只能買到晚場邊邊座位的票;彷彿重現了凌波與樂蒂當年的“梁山伯與祝英台”,萬人空巷的情境。(這麼說,似乎太誇張了!)
你們能夠想像,哈利波特一行人騎著掃帚,飛過英國的大笨鐘,這樣的情景嗎?這樣或許有些遙遠,如果是飛躍101大樓或是圓山大飯店呢?以往還只是單純的認為,這只是一則以如夢境般的以水蠟樹街為開端,與現實脫節的一部小說。但是自從在電影中,大笨鐘這樣熟悉且令人驚艷的場景出現,我便開始相信“它是有可能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一件真實故事”。
不只是這些,伴隨著“因喜怒而變換髮色的小仙子、鞋子總是被藏起來的小女巫”的新角色的出現,更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此外,我相信在這一集當中也加入了一些童話中所沒有的成人元素,像是:改革勢力與保守勢力的抗爭、在教育中被扼殺的創意思考等政治性議題。(或許提到這裡,議題似乎承重了點。)不過,為了避免影響各位觀賞的情趣,就不再多說了;但是,我想:配合上課時老師所說的“英國人發自內心,與生活結合的浪漫”,我覺得我真的是見識到了所謂的浪漫情愫。如果開學第一堂課還是“相見歡”的話,倒是值得拿出來提一提。
其實,不只是哈利波特,許多與英國相關的好萊塢電影也正跳脫了以往商業的形象,製作出令人會心一笑的浪漫情節;像是波特小姐、神鬼奇航,我認為都是相當值得一看再看的電影;不信,各位可以租來看看...
對了,還沒看過“哈利波特第五集_鳳凰會的密令”這一部電影的,建議你一定要去看,超級過癮的,哈哈...

2007年7月18日 星期三

令人臉紅心跳的“吻”

最近在看一本書,內容是描述關於維也納畫家_席勒的生平,在書籍與網路的交替搜尋之下,突然驚見這幅比克林姆更令人臉紅心跳的“吻”。
原本我是覺得克林姆的“吻”,是一種安詳、甜蜜而陶醉的,藉由主要色調金黃色,呈現出一種寧靜的美感;也許,在跟他其他作品相提並論之後,反而呈現一種被壓迫的窒息的愛;或許這就是潛藏於甜蜜之下的一種危機意識吧!
不過看了席勒的“吻”,反而更令人臉紅心跳,似乎更接近一種窒息的感覺。也許是因為激情而產生皺摺的床單,還是女子散亂的頭髮以及欲拒還迎的嬌羞,亦或男性因熾烈的熱情而鮮明的肌理以及扭曲交纏的身軀,似乎都是顯而易見的的表現手法。
不過在這兩位大師的手法比較之下,可以看得出來“薑還是老的辣”,在許多當時不宜公開談論的議題上,克林姆用了許多暗喻的手法,雖然最終免不了被攻擊撻伐,至少不是那些自以為了解藝術而背地裡卻表裡不一的衛道人士吧!然而,席勒的作品,明明白白的表現了這對男女之間的濃情摯愛,我想對這幅畫背後,敏銳而認真的眼神與席勒本人不做作的個性也是最佳的寫照吧!
歡迎各位對作者或作品發表不同的意見,在底下comment字樣按一下,會出現新視窗,在comment下方的文字框輸入文字即可留言,可不署名。

2007年7月17日 星期二

新藝術的天堂,包浩斯的搖籃~維也納工坊

承續昨天的話題,在維也納有一個地方,是大部份分離派的藝術家在此聚集工作的地方,包含我們所熟知的席勒,也曾在此擔任過服裝以及平面設計師呢!
1903年由建築師霍夫曼、設計家兼畫家莫澤與工業家兼銀行家偉恩朵佛所共同創立的維也納工坊,在當時是販售各種藝術品以及工藝品的企業,也等於是分離派底下的商業機構。雖然譯名為Vienna Workshops,但經營觸角可是比一般的工坊大了許多,舉凡書籍、明信片、服飾的設計與印製還包含陶瓷、玻璃器皿、金飾以及傢具的製作,顧客群也相當的廣泛。
此外,維也納工坊一項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資助有遠景的年輕畫家,而霍夫曼就扮演了這樣一個中介角色。透過他,這些年輕的畫家可以取的大量的委託案,或是合併工坊的案子同時進行。
席勒之所以能在他在世的短短時間內,接受許多的委託案,成為暢銷的藝術家,也是拜克林姆的介紹推薦所賜。在此之前,克林姆還介紹許多委託案給席勒呢!這樣的愛才之道,似乎跟傳說中克林姆本人淫亂的私生活,大相逕庭呢!
自1905年起,席勒在維也納工坊中主要的工作是設計男裝,有時也設計女鞋,畫畫卡片。這些工作對藝術家來說似乎有些奇怪。但是維也納工坊的宗旨,就是安排藝術家盡可能以不同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的作品,然而這種安排似乎也契合了席勒本人自戀的個性。

2007年7月16日 星期一

從華而不實的復古回歸到根本的樸實,拜訪魯斯

大家或許會有很大的疑問,魯斯到底是誰?為什麼說是從華麗回歸樸實?其實在奧地利的第一堂課中,曾經介紹到新藝術,而新藝術也帶起了後續的現代主義。現代主義其真正的意含就是當時的藝術家想“揚棄虛假的復古外殼,而顯露最原始的結構“。不論是建築、文學、音樂或者繪畫皆是如此。我們也見識了新藝術建築師奧圖.華格納的青春派大樓與眾不同的一面。另一位現代主義的年輕設計師,也在1912年於米加勒廣場上建了一棟眾所踏伐的大樓,而這名設計師就是阿道夫.魯斯。
各位或許會有疑問,究竟新藝術與現代主義的分別為何?其實,就文化歷史的角度來看,其實就是同樣的風格;在當時,眾人都喜愛虛假的復古風格,不只是建築虛偽的模仿著光榮時期的輝煌,即便是男人也是表裡不一的動物,白天是個道貌岸然的衛道人士,晚上卻搖身變成放縱的尋歡客;所以當時黑死病的肆虐也是不無道理的。而這群現代主義藝術家之所以聚在一起,是因為他們都把虛假當作是大敵,誓言要將現實與夢想間扯出裂痕,將維也納人想壓抑的表現出來。
身為建築設計師的魯斯,就在當時首度提出了著名的“裝飾就是罪惡”的口號。甚至在米加勒廣場上建了一棟在當時被眾人認為是怪物的Looshous;這棟於1912年完成的大樓之所以被認為不敬與怪物,是因為當時正流行著復古風,而這座房子既沒有飛簷也不用裝飾性的雕花,也難怪被維也納人戲稱為“沒有睫毛的房子”。再則,它就正對著通往霍夫堡皇宮的入口,所以在當時也被認為是大不敬的房子;據說,因為門口有這樣的怪物存在,就連當時的皇帝都曾拒絕從這條路離開皇宮呢!

2007年7月15日 星期日

尊重每一個生命的價值,遇見馬可斯的白色床單

上周五在去過一趟台北國際藝術村之後,由於驚見巴西籍藝術家馬可斯‧瑞卡瑞德斯在百里廳深處的展覽_共謀,所以便決議,禮拜六下午一定要再去一趟,除了好好觀賞他的作品外,還要聆聽他親自為我們導覽的一系列作品。
在這一區的展間第一個印入眼簾的就是他的主題,共謀COMPLICITIES,但是他以一種巧妙的方式隱藏了主題,也呼應了我們所忽視的深層意義,就好像作者在花蓮監獄訪問的一位死刑犯,在最後透過鐵幕的深刻印象,將這位死刑犯化身成主題文字,形成一股強烈的訴求;他並不是批判政府當局的死刑議題,而是要我們諄重每一個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與死刑議題相呼應的就是展間內所呈現的二十八張白色床單,而這些白色床單背後的意義,就是死刑犯對他生命中最後一個處所_監獄的印象,在牆上所播放的影片中,不只是提到死刑,還包含了228事件以及在中東國家的不人道,例如兩個屆滿二十的男性青年,只是因為相愛,而被政府當局送上絞刑台,與片頭所呈現的“Our Dream,Our Nightmare”相互呼應,發人省思。此外,這二十八張床單所呼應的不只是死刑犯,還包含阿拉伯國家,由婦女所主導的儀式,藉木器所發出的樂音,期待喚醒死者,以聆聽的方式,撫慰傷痛的心靈。據馬可斯的說法,這樣的系列是他花了六年的時間所完成的,而這樣的系列在今後,依然會持續下去。
此外,他近期以數位輸出形式的作品,也是在展間入口處右側的一張圖片_“I GOT A VISA!”依照我們的經驗,取得簽證應該是一件值得喜悅的消息,為什麼在圖片中,卻見不到一絲絲的愉悅感呢?原來在畫面中呈現了“警告:依據中華民國刑法,販賣或運送毒品,可處死刑”,在作者收到簽證的同時,看到這樣的字樣,難免心頭一震,心想我是來這邊工作的,為什麼你們卻給我貼上這樣的一個標籤呢?無疑,就是直接對我判處了死刑嘛!就好像我們在看“悲慘世界”一樣,人們往往會將自己的價值觀與想法,加諸別人身上,用自己的眼光來看待他人;或許這只是一種警惕與告知的方式,但這也證明了我們的不文明;回過頭來想想,當我們在前往歐美已開發國家的時候,簽證上會有這樣的字眼嗎?

從時尚玩樂到藝術的轉變

在近兩三年,舞廳流行著一種職業叫VJ;他與DJ不同的是,DJ是放歌,而VJ是放影像;通常在這兩種元素的搭配與互動之中,給予舞客視覺與聽覺雙重的感受。如果,大家玩得開,在DJ的刺激下,舞客跳到High翻天,VJ在影像上給予更多的變化,來刺激DJ釋放更High的音樂元素;有時玩瘋了,這三者的互動,可以組合出更多精彩而不同以往的橋段,有點“尬”的意味在其中。不過,這樣的玩樂方式在國外已經有將近十年的歷史,至今已運用在大型宴會或正式場合上,而台灣則是近五年內才起步的,還未被廣泛運用;此外,在台灣,DJ是主要,VJ只是附屬的,有地位的差異,但是在國外,這兩個角色是平起平坐的。
為什麼會提到這樣的一個機制呢?上禮拜五,我在台北國際藝術村看了名為“沈浸”的一場舞蹈表演,創作者亞曼達‧菲利普絲和亞歷山大‧米契爾為澳洲編舞家與作曲家的二人團體,“沈浸”是他們與台灣文化工作者在探討“為什麼澳洲人生活看似放鬆,舞蹈卻是如此狂熱,而台北人的街頭交通壅塞混亂,舞蹈卻有著一種寧靜?”這樣的議題所衍生出來的實驗作品。而這樣的實驗性作品就是在玩味“互動”的一個即興表演。
為什麼說是“互動”呢?當樂音響起時,預先製作的3D元素透過電腦的控制,在白色佈景上曼妙的舞動著。隨著聲音的發展,五位舞者逐一出現在舞台中央,透過寧靜如水波紋的肢體表現,刺激著VJ賦予3D元素不同的靈動力;而演奏者也在畫面的刺激下,加注不同的元素在其中,刺激了舞者多元的肢體呈現;從而創造出時而寧靜,時而狂野的動感,為表演增添了高潮起伏。也由於中西合璧的創作,在現代舞的表現中看到了來自東方的禪,在禪的寧靜中時而爆發激情的動感。互動的過程中,也創造了每一場表演中些許不同的情感呈現;對觀眾是一種刺激,對表演者也是一大挑戰。
看完了這場表演,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是喜悅的、是滿足的;因為在台北,就連藝術都是多元的、是開放的,心裡不禁起了個想法,身為台北人真是幸福啊!

2007年7月14日 星期六

發現新大陸,不太一樣的美術館

各位朋友們大家好,暑假已經正式開始了;為了八月份即將展開的V2特區_國際動態影像論壇,這禮拜五先去了一趟“台北國際藝術村”一窺究竟,同時也觀賞了亞曼達‧菲利普絲的互動式舞蹈表演_“沉浸”,最後一個場次的演出。
這座位於北平東路,營建署舊址的台北國際藝術村,看來其實並不起眼,在入口處也沒有藝術村字樣的碩大招牌。若是開車或是騎車經過,也不會立即發現她的存在,彷彿就像除非你是專程拜訪,否則就像海市蜃樓,知道卻找不著。
一如她的名字,台北國際藝術村,是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所籌畫並委託民間財團法人機構經營的。每一季都會有來自各國與台灣的藝術家交流,共同在地製作與策劃表演;此外,還有不定期的請當季的藝術家現身與民眾互動交流。初到此地時,牆上與入口處並無任何禁止攝影與飲食的標誌。當場不知所措的我,還小心翼翼地跑去詢問服務人員,是否可以拍攝作品,工作人員也爽快的告訴我,哪些可以拍,哪些不可以拍。我想這是我在台灣的各個角落中,發現可以自在拍攝的地點吧!
當我在歐洲旅遊之時,不論是夏卡爾還是堤香的美術館,都是自由拍攝的,所以回到台灣之時,對於即使是店家門口,拍攝都必須經過申請的規定實在是不予苟同,甚至可以說是滿腦子的問號迴盪著,只能說以SHOCK來形容了。所以在這得以讓我盡情拍攝的地方,對我來說,無疑的可以“天堂”兩個字來形容了。(畢竟身為影像行業的我來說,經過圖像與文字的表現,最能分享我的感受)
此外,在所有的展覽館當中,這裡也是最能直接感受作者透過作品想傳達的感情與意念。除了因為大多數作品都是實驗性的以外;由於藝術家駐村以及不定期的現身說法,我們還可以立即對作者表達我們觀眾的看法與疑問,所以不僅僅是動態的演出,就連靜態的作品,都可以是良性的互動與交流。這次的參觀中,也發現了許多令人刻骨銘心的作品,將會在日後逐一與各位分享。敬請期待~

2007年7月8日 星期日

越南兼具實用與價值的古蹟_高“樹”公路

今天為各位介紹越南胡志明市中,被政府當局列為保育類植物,同時也是古蹟的高樹公路。在導遊介紹的同時,我也睜大了眼看,就是找不到所謂的高速公路,經過解釋才知,原來是高“樹”公路啊!
胡志明市在過去名為西貢,而西貢(Sài Gòn)在當地是指樹幹、樹枝的意思,顧名思義,這兒在過去是一座森林;就資料顯示越南著名的就屬木製的手工藝品,而這些手工藝品在郵政博物館與以後會介紹到的檳城市場都有在賣,只是現在多半是木屑壓製的代替品所製成。

這其中轉變的原因就在於,其實早期胡志明市的木棉樹不只有公路兩旁這些,由於某一個時期的大肆砍伐,造成胡志明市區可以遮蔽的樹木越來越少,到了後期幾乎瀕臨絕種,於是政府當局下令,這一帶的樹木禁止砍伐,於是便造就了這一區,當地人所說的高“樹”公路了。
然而這一項政策不只是保全了市區中所剩無幾的木棉樹,還提供了夏日遮蔽陽光的消暑良方。看來越南的共產政策也有聰明之處呢!

高溫焠鍊的美學_琉璃的奇思異想

今天在某種因緣際會下,到新竹參觀了朋友的一個個展;各位都知道,新竹除了米粉、貢丸有名之外,手工藝品就屬玻璃製品了。而這次的個展就是關於琉璃製品的藝術展覽了。
在過去,我對於琉璃工藝的概念僅限於中正紀念堂的藍色屋頂,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迷人的色澤似乎毫不隱藏的展現自個兒曼妙而神祕的一面,高聳的屋頂也說明了她不可觸及的高尚質感;直到參觀了這次的琉璃展,對於琉璃又有了新的認知。
位於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的展間,初來乍到之時,靜靜的被安置在展台中的作品,寧靜而有個性的抗議了我先前的想法,這些作品不但一點也不令人疏遠,反而更貼近我們的生活;鮮明的色澤與活躍的形象,更是大膽且貪婪的展現了藝術家本人活潑明朗的特質。
這次展出的各項作品中,有一個主題是我覺得不介紹一下真是有虛此行,就是季節系列;在這一系列中,梁老師以四種不同的基調作為四個季節的代表顏色,再以不同的形象表現春的盎然、夏的清涼、秋的詩意以及冬的寧靜。其中又以盛夏最令人驚艷,他特別以清亮的淡藍色作為展品的基調,中間搭以象牙黃的曲形枝葉陪襯,不論是器皿還是陪襯物,都是以吹製方式製作。而其外型,顯示了盛夏時節,令人幾進融化的暑氣;富於層次的色澤感,更是令人驚艷,彷如游泳池中躍動的水波紋,不規則的擺動,吸引人們躍入池中享受清涼的暢快。
在上網查詢之後才發現,其實琉璃胚的主要原料是陶土,其中的色澤是在一千一百度的高溫燒烤後加入金屬礦物與釉,才有今天晶瑩剔透的呈色,然而要製造出這樣的形象必須在燒烤中反覆吹拉,配合金箔、銀箔、銅線等不同材質,才有這樣的形象,就好像是中國古代的鳳凰,浴火之後才能展現其不凡的卓越。然而設計師的手工與美學,也令人讚嘆不以。
雖然這次也拍了不少的照片,可是回來之後赫然發現,相機拍攝的畫面畢竟有限,無法展現獨一無二的晶瑩剔透;所以有空之時,還是歡迎各位有機會前往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一窺其精緻而外放的美感。

2007年7月6日 星期五

越南共產主義帶給人民的影響


前一陣子,發表了一篇關於外籍勞工因為生活貧苦,而來到台灣台灣工作的文章,其實在這次來到越南拍片才知道這背後真正的原因為何?
在胡志明統一了越南之後,由於共產黨治國的緣故,許多人被貼上了標籤,就如同中國在文革時期的黑五類、紅五類。之前所介紹越南籍的看護工_阿華,她在越南當地其實是學醫科的,但由於她的父親在越戰時期,曾經為美軍做事,所以她的醫科執照,是無法醫人的,只能醫治動物。在當地,醫治人的醫生,出路非常的好,所以阿華的同學,在越南也都獲得非常好的發展。相對的,阿華因為只能醫治動物,所以層級非常的低,出路也不好,生活亦無法獲得改善。只好申請到國外擔任看護工的工作。
然而,在申請來台灣工作的阿華,必須先在胡志明市,工作2~3年的時間並接受調查,以確定她可以勝任在台灣大量工作的負荷,才可以出國工作,這樣的機會,也是許多越南人所憧憬的。各位或許會問,為什麼不是父親出來工作,而是母親呢?其實這是因為越南是屬於母系社會,女性必須負擔家計,所以母親為了家庭出來工作,是天經地義的事。
在我們前往越南芬芝城拍攝阿華的老公以及孩子的同時,這孩子拿著她母親在台灣獲得的舞蹈比賽獎盃,眼中所流露出的盡是對她母親的思念與驕傲。當我們打開幫阿華帶到越南的行李的同時,我們所看到的,除了獎盃與獎牌之外,還有一些上有Logo的紀念品;這些東西在我們的眼中,都並不是珍貴的物品,但是在這對父子的眼裡,全是對母親的思念;就好像每一樣東西都有母親的影子在,父親還說了:這孩子今晚要抱著這些東西才能入睡。聽的我們一陣鼻酸。

訪問的過程中,導演問到:小孩子將來長大想做什麼?小孩子回答:我要做醫生,因為母親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我可以成為醫生,不僅可以救很多人,還可以幫助家庭。他又說到:除了醫生,我自己更想當空軍,因為當空軍錢很多,媽媽救不用出國去工作了,我們就有很多時間可以在一起了。回憶至今,我的眼框又模糊了。
我想,也許是一個這樣的環境,造就了這樣懂事又可人的孩子。在家境逐漸好轉後,依然保持一份純真,這是家教的因素。

2007年7月5日 星期四

越南新娘要回家了

最近由於拍片的緣故,前往越南,剛到機場的時候,看到一群人圍坐在機場,說真的,當時的感覺是既驚又有嫌惡的感覺,畢竟我本來就不喜歡人多的地方;再則,出發前公司就一再告誡,越南的治安不好,小偷也很多,令我感到戰戰兢兢,絲毫不敢放鬆;此外令人驚訝的是,想說也許是因為某種節慶,也許是我們運氣好,可以遇到當地特殊的慶典之類的。

上車之後,一問當地的導遊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嫁到台灣去的越南新娘要回娘家了,所以全村的人集資租了一台車,要迎接新娘返鄉。聽到這邊,不禁讓我回想到國中時期,跟我父親回到大陸的時候,也是同樣的情形。這些人居住的地方,不一定是在胡志明市;有些,也許住在好幾公里外鄉下的小村落,為了來到機場,必須舟車勞頓,也許還必須走一段小路,搭兩次渡船,中間再轉三次車。
其實,不論是到台灣工作,還是嫁到台灣,在越南都必須經過非常嚴苛的審核;所以在這個國家,可以出國工作或是嫁到國外的,都是非常光榮的一件事。即使再貧困的生活,為了這樣的榮耀,全村租了一台巴士來接機,也是非常值得的事。
明天,我將與各位分享,越南為何有許多的外籍勞工?與他們的共產主義有何關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