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

Bone+Bone=Joint

    骨,是一種架構,
    缺少了它,就沒有完美的形體;
    兩支骨的結合,形成了可以活動的關節,
    沒有關節,你就無法自由自在的活動;
    任何的事物,必然有一個架構,
    語言,沒有了它,便不知所云;
    建築,沒有了它,便搖搖欲墜;
    藝術,沒有了它,價值性便不言可喻。


「骨」的排練情形(轉載自Yahoo奇摩新聞)
       十月四日,延續前陣子對「月亮上的人_安徒生」的狂熱,我再度進入實驗劇場,觀賞台灣第一個全男子劇團“驫(ㄅㄧㄠ)”的2008年首演舞碼「骨」;不過,因為這次並非第一次欣賞現代舞的表演,加上事前做足了功課,所以也不像第一次那般忐忑。
       在這場演出裡,五位舞者不停的探索著:「支撐一個人的是骨,那麼支撐人與人的是什麼?」在這樣的中心思想之下,似乎就不只是“骨”那麼簡單,其中還延伸出具聯結性的“關節”話題;像是心靈相通卻又相互制約的朋友關係、既對立卻又互依互存的主從關係或者動靜之間的模仿聯動。
       看著舞台上帥氣與才氣兼備的男性舞者們,他們時而像個專業的表演者,舞出優美的弧線,用抽象的肢體語言呈現“骨”的中心思想;時而像個調皮的大男孩,在台上玩著兒時才有的遊戲,用最平易近人的幽默展現多樣的人際關係。其間包含了數字拳(把5、10、15等數字改成身體各部位的骨頭名稱)、團體遊戲中的紅綠燈(被當鬼的一方碰到就不能動,直到被解救)、騎馬打仗與操戲偶等幽默呈現方式。
       然而,這場演出也讓我聯想到近日令我沈溺其中的鋼彈模型。表面看來,鋼彈模型是我的玩具;但是,在一個部位接著一個部位的組裝過程中,我必須小心翼翼的作好每一個步驟,否則便會前功盡棄。在組裝完成之後,使用黑色簽字筆勾勒陰影的程序更不能馬虎,每一筆都必須屏氣凝神的完成,最後形成完美的作品。在上述既耗費時間又消耗精力的過程,也培養出我對模型所不能割捨取代的友情。
在既耗費時間又消耗精力的組裝過程
也培養出我對模型所不能割捨取代的友情。
       也許,鋼彈跟我就像是骨,而這中間過程所培養的情感,便是無法分割的“關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