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日 星期日

閱讀貝聿銘 看見華人建築師無國界的榮耀

自從看見羅孚宮的玻璃金字塔,認識貝聿銘,知道他生於廣州,所以不算台灣之光。而愚昧無知的我竟然不知道台灣也有一座建築是由他所設計建造的,那就是台中東海大學的地標,路思義教堂。
這座三角形的黃色建築,為了採光及明確表現結構起見,四片曲面完全分離,類似倒置船底,在內部的頂頭上方產生了一條類似一線天的摟空;記得過去曾經到那兒去應試該校資訊學系的插班考試,還看過呢?早知道,還真該上前去仔細瞧瞧呢!畢竟,現在人家在羅孚宮的金字塔,可算是羅浮宮內排行前三大藝術品中的第三大呢!
其實,仔細看過貝聿銘散佈在世界各個角落的作品,似乎並沒有任何相同之處,完全是依照當地的景觀,所設計出來適切的形象;如果說要有相同之處,應該就是玻璃吧!玻璃是他喜歡的建材之一,也結合了這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的名言,「讓光線來作設計」,而光與空間的結合,使得空間變化多端,也是他的特色之一。
或許,現代建築在外型上似乎脫離不了,方形、圓形以及三角形等基本的幾何造型,好像不如古典時期的巴洛克有這麼多的雕塑來裝飾,但是在貝聿銘的巧思、空間與光線的結合之下,反而變成了擁有精緻美感的精品。看了他那麼多的建築作品,除了華裔美籍現代建築大師,我還想給他一個稱號,那就是「無國界的現代建築藝術家」,因為他從不限定自己,該為哪個國家?或是該做出什麼形象的建築作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