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課的時候,看到老師解說比利時的畫家,德爾沃,就非常的感興趣。因為,在他的繪畫中,我看見了不同於一般的超現實,似乎比較容易理解,在情感上的頻率也較為接近,所以特別去借了一本畫冊來看看。
在看了他的畫冊之後,我感受到了更多令人振奮的視覺感官。像是他在一系列以骷髏為主角的作品中,就有一些類似聖經故事中,耶穌受難的場景,彷彿是用他的方式來重新詮釋這些死亡的議題,而這些骷髏似乎仍有生命一般,會微笑、有哀傷,殊不知是以揶愉的手法嘲笑人們面對死亡的哀痛,還是要人們重新審視生命呢?
德爾沃在中學的實驗室中,就無視於消毒水的漫天臭氣,而透過玻璃仔細審視櫥窗內的生物骨骸,與他們對話,或許這就是德爾沃對於作品中的骷髏真正的看法吧!
此外,在之後出現的一系列火車圖像。他並不像其他的畫家,描述科技的脈動,僅僅只是單純的想要畫出兒時對於火車與車站的記憶。從這一系列畫面中,也發現他對於火車這項科技,似乎存在著一種科學的情愫;而這邊所謂科學的情愫僅僅只是我個人的看法罷了。像是整齊排列的電纜,並肩的列車,就連空間的描繪上,好像總是有一條隱形的水平線在箝制著這些物體的排列。
最後,其實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最大的特點,除了超乎正常邏輯的透視感以外,就是始終如一,像是同一個模子刻劃出來的女性,即使赤身裸體,也絲毫引起不了觀賞者的性趣;反之,是在告訴觀賞者,裸身才是自然的,天生的皮膚好過後天製造的衣服,穿衣者在她的身旁,反而呈現出最脆弱不堪與不自然的一面。
尤其是當我們看到男性的裸體,並不像古典時期強調肌理,呈現壯碩之美,好像都還是發育不全的孩子一般;據網路上發表相關訊息的網友http://summer121.blogspot.com/2006/09/blog-post.html表示:「在美術館中,看到德爾沃小時候,常被打扮成女生模樣的照片,也許是因為如此,他筆下的裸女多不具吸引力,男體也不具威脅性與侵略性,而僅是表現性別上的一種神聖特性。」是否果真如此,恐怕還得多看些資料來參考一下囉!
2007年9月3日 星期一
介於現實與夢幻間的超現實 德爾沃的童年綺想
標籤:
閱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