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9日 星期一

“美”的定義-生活對美的影響

若以人種的生活方式區分便有遊牧與定居兩種,而定居的種族又可分為穴居、靠山而居、逐水而居與都會平地。然而藝術的創造往往都是仰賴藝術家的生活經驗而來的


若要從最鮮明的例子來提的話,就非維納斯莫屬了。我們可以從下面的兩張圖片中看到兩極化的維納斯,雖然她們分別誕生於兩個不同時期,但仍然可以分辨出鮮明的原始部落文化與理想美的裝飾性。

維倫多夫維納斯,舊石器時代

維倫多夫維納斯是舊石器時代的石灰石裸女雕像,只有11公分高,據科學家的研判:很有可能當時是為了方便存放在家中(穴居)的任何角落以供膜拜,藉由放大女性雙乳腹部與陰部的特徵以象徵一個多產的形象

米羅的維納斯,希臘時期

米羅的維納斯(俗稱斷臂維納斯)則是希臘時期的雕塑家用大理石刻成,高達202公分,想必應該是擺在神廟當中用來裝飾或者供人膜拜的雕像,不同於舊石器時代的維倫多夫維納斯,她的美感來自於黃金比例所造就的典雅和諧之美


從這個例子來看,我們可以想見生活形態足以影響人對於美的定義在裝飾性或者功能性的比重了


我們再來看看同屬於巴洛克時期的兩個例子,位於北方尼德蘭斯地區的魯本斯畫風較偏向自然的律動感藉由不工整的線條展現豪放不羈的情感

魯本斯,比利時

位於南方義大利的卡拉瓦喬則著重於光線的明暗對比彷彿畫中人物正在舞台上演一齣好戲通常光線不但有強化構圖的效果還會導引觀者的視覺流動;所以我認為所謂義大利的巴洛克動感,仍然承襲了文藝復興時期藉由非自然物說明事物的方式,而這裡的非自然物,正是如舞台般的光線效果。

卡拉瓦喬,義大利

對於兩位大師的人物刻畫功力,當然是毋庸置疑;但是在於形體的描繪上我們便可在北方與南方對於理想美看法上的差異看出一些端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