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2日 星期一

毀滅的思惟~“大神魃”與“樓蘭女”

   最近,由於工作的關係,參與了2008新點子劇展之一,「野墨坊」作品《大神魃》的錄影工作;也因為《大神魃》帶給我不同的思惟,進而讓我重新開始著手於荒廢了將近兩個月的部落格書寫。
   更由於在二月二十日與二十一日連續觀賞《大神魃》與《樓蘭女》兩齣戲劇之後,意外發現前者凌駕於毀滅之上衍生創造,後者則是受到仇恨操控導致毀滅。所以,本篇我將首度嘗試合併《大神魃》與《樓蘭女》的文本思惟,將毀滅、孤獨與存在狀態的觀念做個比較。

《導讀》
   在山海經.大荒北經的記載當中,“魃”是掌管天下災難的神明,彷彿希臘神話當中的命運女神,專門製造災難與不幸;唯一不同的是“魃”連一點點幸福感的甜頭都不會給你。然而,就連神明都排擠的“魃”只是因為祂不受歡迎的能力嗎?“魃”的能力只有毀滅嗎?如果是這樣,祂又為何開始思考“創造”呢?
   劇中,“魃”原本是天上的神明,後來於黃帝與蚩尤的神人大戰中,被派來毀滅蚩尤一族;戰爭結束了,“魃”卻被遺留在人間,為了尋找回歸天庭的道路,流浪了千萬年來到現代。現代的人間荒蕪了,天上也因為神祉爭奪領導權的大戰毀滅了,就連鬼界的魑魅魍魎也消失殆盡,世界只剩下孤獨的“魃”。有一天,她遇見了跟自己一樣的他,他們開始思索創造世界,以便於繼續他們原本的工作。上半場敘述的是過去與毀滅,下半場敘述的是未來與創造;使用的元素以傳統南北管的樂曲與唱腔為經,以數位音效與結合東西方的肢體表演為緯,建構出詩意與趣味並進的舞台景象。然而,真正令我開始引發進一步思考的,正是下半場“重生”的議題。
   在原著希臘悲劇家加尤里比底斯的美蒂亞當中,主人翁剛硬暴躁的性格加上懂得法術的運用,造就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悲劇(為了報復,手刃親身子女)之後便消失無蹤。然而劇中主角強烈的性格刻劃,看似主宰了故事的進行以及其他配角的命運;但反向思考,她不也正被仇恨所奴役嗎?這樣的觀點正是我看待美蒂亞一角的方式。
   劇中,結合西域大漠的唱腔與京劇特有的身段、華麗的服裝加上希臘戲劇文本的時空背景轉移,嚴然形成了當代傳奇劇場的既有風格。

《個人觀點》

   若以「眾人皆討厭女神魃“毀滅”的能力,直到遇見男神魃提出“創造”的思惟,然而“魃”其實雌雄同體,所以創造才是祂真正擁有的法力」來看,“魃”同時擁有「毀滅」與「創造」的無邊法力,自然,萬神之王的地位必然非祂莫屬,那麼眾神排擠“魃”的原因便不言自明了。換言之,在現今的職場當中,若有人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它的下場不是累死,就是招到同事的排擠;另外,有句俗話說的好:「先有破壞才會有建設。」;也有人說:「革命,是革舊思想的命,是為了創造全新的世界」,所以毀滅的昇華目標便是創造。看來創作山海經的老祖先們不是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就是看透了千古不變的真理。而樓蘭女自身的悲劇性格致使她的理性遭受到仇恨的奴役;就如精衛怨恨東海,以至於生生世世必須不辭辛勞的啣石填海,藉由復仇證明自身的怨與存在的價值。彷彿訴說著:若是無法排解心理的怨,毀滅將會是長期沈淪於怨恨的心理狀態的最終結果。

昇華與沈淪成了毀滅一體兩面的論述也是毀滅的前因後果

   然而在性別的觀點來看,《大神魃》的女神魃專司於災難的降臨,男神魃卻找尋出創造的觀點,免於終身孤獨。《樓蘭女》當中米蒂亞終日囚泳於仇恨當中,而其丈夫頡生雖然為自身行為提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實質上卻是災難的始作俑者。
   但是,從哲學的思惟來看災禍起點的廣義解釋並不在於性別而在於行為與思考角度的本身。若女神魃瞭解自身雌雄同體的意義,祂大可以自己創造一個世界掌管,而非流浪於容不下自己的天地之間,將不受歡迎的思緒轉化為毀滅的力量;而米蒂亞若是懂得擺脫婚姻束縛所帶來的寬廣世界,或者遠離終日沈浸於仇恨的心理狀態,那麼她將保有聰穎巧詰的名聲,而非為愛發了狂的女魔頭的稱號;至於災禍的源頭頡生,若是懂得飲水思源頭,感念美蒂亞的恩澤,在移情別戀之前想到自己摯愛的兒女,悲劇也不至於降臨,徒留傷悲與悔恨。

災禍是什麼?是為了讓人有所警惕,是為了讓人三思而後行,也是為了讓人轉念去發展新的事物。

《後記》

   在連續欣賞《大神魃》與《樓蘭女》之後,卻除了戲劇與舞台的氛圍,在演出之前,我看見了觀眾席的種種文化。
   《樓蘭女》上演於國家戲劇院,是新象文化藝術總監許博允創辦當代傳奇劇場的代表作之一,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所以席間也不乏眾多的政商名流。然而,在場間燈光逐漸暗下,樂音聲響起之時,依然可見應酬交際的身影,坐不住的媒體人也會在你面前搖頭晃腦影響視野。
   反觀《大神魃》這齣今年度新編的劇碼,上演於僅有108個座位的實驗劇場,觀眾群不是年輕學子,就是專注於創作演出的新一代藝術家。當場內燈光逐漸暗下之時,沒有一個觀眾不是屏氣凝神,期待作品本身即將帶來的震撼。
   比較這兩種文化,我倒認為支持藝術表演團體的正確態度,是將劇場視為一個凝聚創意進而發揚光大的地方,而非彰顯身分、附庸風雅與應酬交際的場所;此外,有時候小劇場的新劇演出,會比聲名大躁的表演來的更有新意及趣味,因為他們沒有太多名聲與風格的包袱;所以,不如邀請這些政商名流進入小劇場,用正確的態度來支持新生代藝術家的創作,而非只是為早就有了成就的事物不斷地錦上添花罷了!

2 則留言:

joyce蓮 提到...

閱畢評論,感受到文章一股作氣、多面向的思維。『毀滅』--除了凜然同歸於盡的恨』,必然包含巨大無望的『愛』,多情的愛是恨的根源,無愛就無恨,情感刀刃的兩面,正是內心衝突的矛盾點;『創造』--代表丟棄、遺忘,讓貪戀痴愛不羈不絆,一切從新來過,不陷入宿命的輪迴,有捨棄就有新生,『希望』也一起滋生。感謝你的分享,讓我體悟『重生』!

匿名 提到...

你的文章中,關於精衛仇恨的段落,還有那段受同事排擠以及關於昇華與沈淪的見解
說中了我原始創作的思維!
我真的很佩服唷!因為我都故意把故事拆解成這樣,把所有故事的線索藏在線索的彼此
之間
你竟然那麼輕易就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