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三日 民間團隊的熱情
今天,我們將陪同一位重要人物走遍高屏的災區;令我忐忑不安的是能否在眾多媒體中間,搶到好位置,拍攝到可以用的畫面;不過事實告訴我,阿光,你應該要看得更多更廣。
位於屏東縣佳冬鄉的佳冬高農是當地的臨時收容中心。看到有民間企業主動運送物資到這裡來,真的是很振奮人心的一件事,尤其是在台北的某粥品連鎖店,就連老闆也下來帶著志工們騎著機車,挨家挨戶的運送;心中除了敬佩年輕老闆沒有架式之外,唯一感染到的就是那份熱騰騰的溫馨了。
雖然可以想像公家機關拘泥於行事流程的緩慢與死腦袋,但是聽到鄉公所把民間捐贈的物資鎖在倉庫裡,不讓災民領取,還是令人非常不悅與對當地人民感到不捨的消息。好在仍有一些外地民眾,親自開車帶著物資進入災區,再交由當地的慈善機構,並自願擔任志工協助事務執行。據我所知就有一位從台北南下的同行大哥,開著他的越野車在高雄市區與屏東縣之間往返了三天,他說:「反正最近也沒有案子,就當作是來運動運動囉!」
在收容所裡有一個叫做兒童天地的空間,主要是負責照顧災區的孩童,除了讓老人得以安靜的修養,大人可以放心的重建家園,也包含了兒童災後心理重建的工作。看著一群小朋友正努力的唱著“小小的夢想”,不禁要問:他們的小小夢想是什麼?是沒有漂流木與爛泥,可以恣意奔跑的土地嗎?還是過去充滿歡笑與朗讀聲的教室呢?看著他們無邪的眼光與羞澀的笑容,這樣的願望是何等的“渺小”啊!但它就像巨石一般壓在我的心上,不能及時完成的,算是渺小嗎?
*返家的省思*
在搭乘高鐵返回台北的路上,我不斷的反思影像的力量在哪裡?哪怕是一滴眼淚、一聲長歎、無聲的擁抱、不安的眼神,都足以勾起觀者的一絲憐憫。
四天的災區行程裡,發掘感人的故事與拍攝災難畫面成為我們的第一要務,為的就是讓影片激起大眾的憐憫之心,讓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只是每發掘一個故事,就像是對他們的二次傷害,每一次哽咽、每一滴眼淚都在我們的心底泛起一抹漣漪,加深心中的不捨。抹乾眼角的淚痕,繼續堅強的工作,只能期許這樣的影片可以激起更大能量的波瀾。
過去我也曾不斷反問自己,“愛”需要什麼元素?這次的行程給了我答案,那就是力量與智慧。愛需要力量,如果你沒有阻止感性超越理性的力量,就沒有辦法在對的時間作對的事,也會忘了自己是去釋放正面能量的人。愛需要智慧,付出愛心的時候沒有智慧的人,就像在夏日送上冬衣,就像要爬山的人穿上高跟鞋,需要被幫助的人,無法感受你付出的好意。
如果說每一次的工作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經驗,那麼我的最大收穫就是“惜福”,雖然我不能說慶幸自己沒有受災這類的話語,但是我也不斷的告訴自己:我有多麼的幸運,生在一個無憂無慮的環境,不用跟生命鬥爭,也不用擔心未來在哪裡,如果要感念這次經驗所帶來的恩賜,就用“不抱怨”來代替“惜福”;所以,在文章裡我不去評論天災還是人禍,也刻意模糊某些細節,只想藉由約略的敘事,試圖讓大家知道他們的遭遇,了解他們的心態,再反思生在安平環境的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段影片(轉貼自台灣世界展望會為此次八八風災所製作的募款影片,其中有部份鏡頭是我在災區所拍攝的畫面)
1 則留言:
很感動
讓愛傳出去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