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六日,夾帶著過去欣賞電影“當櫻花盛開”所引發對「舞踏」的好奇,我在恍神與非理性的狀態下,購買了山海塾「影見」的票券,想一探究竟到底什麼是「舞踏」?它有何特殊形式?該如何欣賞這樣既沒有法則又充滿怪誕肢體語言的作品?
在這裡我必須先表明,以下的內容,除了最後一段,都是我在閱讀由蘇珊.克蘭著作,陳志宇翻譯的「日本暗黑舞踏」一書所作的重點筆記,為的是幫助大家更了解舞踏的起源與發展。對於舞踏的個人想法則是在最後一段呈現。
在這裡我必須先表明,以下的內容,除了最後一段,都是我在閱讀由蘇珊.克蘭著作,陳志宇翻譯的「日本暗黑舞踏」一書所作的重點筆記,為的是幫助大家更了解舞踏的起源與發展。對於舞踏的個人想法則是在最後一段呈現。
“暗黑”一詞的由來
舞踏就舞踏,為何要冠上“暗黑”兩個字呢?要介紹「舞踏」就必須從五0年代的日本戰後說起。在當時,所謂的主流藝術並非舞踏,而是從西方國家引進的古典舞蹈,像是芭蕾這一類高尚的美學形式,或者日本境內既有的、已被高尚精緻化的歌舞伎、能劇與新劇場形式;然而,當時土方��與大野一雄這兩位著名的現代舞者,認為像古典芭蕾那樣,從頭到腳筆直成一直線的身體語言已經無法代表日本人民面對戰後斷垣殘壁景象的心理狀態,於是便合力發展由日本民族肢體語言為出發點的「暗黑舞踏派」;之所以冠上“暗黑”二字,也是因他們在1959年首度演出的「禁色」最後一幕在黑暗中漫舞而得名。
轉化自西方表演藝術的日本舞踏
當然,當我們在說日本舞踏的精神,在某種程度上承襲自西方超現實主義的「非理性」與「恍惚」的美學形式時,一定會有舞踏家大力的反對這樣的觀點。但若要說明舞踏形式的創作來源,就要追朔到1929年大野所觀賞著名的佛朗明哥舞者La Argentina的表演,他也說道:「在觀賞La Argentina的表演之時,我完全被他所展現的個人魅力所震攝住了,至於舞蹈的技巧似乎就不是那麼重要了。」然而,這樣的開端也致使他未來的創作方向,將舞者肢體的表現魅力稍稍凌駕於舞蹈技巧之上;所以若要提到「舞踏」的形式究竟是什麼?似乎也不再那麼的重要了。
只是,在西方新達達主義反藝術形式的觀念中,藝術家們常會使用大量的現實物品作為創作的媒材;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在舞踏的表演當中,看到一些現實的物體;只是在舞踏當中,往往也象徵了對身體解放、回歸原始的意義。就像是動物,他們強調:「唯有拋開文明產物,在大自然當中生活,人才有自由的可能。」
只是,在西方新達達主義反藝術形式的觀念中,藝術家們常會使用大量的現實物品作為創作的媒材;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在舞踏的表演當中,看到一些現實的物體;只是在舞踏當中,往往也象徵了對身體解放、回歸原始的意義。就像是動物,他們強調:「唯有拋開文明產物,在大自然當中生活,人才有自由的可能。」
日本舞踏的發展
當舞踏發展到七0年代下半期,由於第二代舞踏家的誕生,也開始有了極遽的變化;好比說:
一、1976年由天兒牛大創立的「山海塾」,不再局限於劇場,
可以擴大到戶外以高樓大廈為背景演出;
二、1986年白虎社在台灣演出的“雲雀與臥佛”,在國父紀念館的演出後,
轉變為行動藝術在台北各個角落呈現出
“在熟悉的場景卻展現不同風貌”的作為;
三、原本沒有音樂的演出,可以搭配各種風格的樂曲,
像是充滿禪意的空靈音樂、各式原始的民族音樂或者電子音樂等。
四、有趣的是,原本對西方舞蹈提出反動的舞踏,
也在1978年被介紹到西方世界後,某種程度上影響著西方藝術的表現形式;
像是法國著名的太陽劇團,或者德國舞蹈大師碧娜.鮑許。
一、1976年由天兒牛大創立的「山海塾」,不再局限於劇場,
可以擴大到戶外以高樓大廈為背景演出;
二、1986年白虎社在台灣演出的“雲雀與臥佛”,在國父紀念館的演出後,
轉變為行動藝術在台北各個角落呈現出
“在熟悉的場景卻展現不同風貌”的作為;
三、原本沒有音樂的演出,可以搭配各種風格的樂曲,
像是充滿禪意的空靈音樂、各式原始的民族音樂或者電子音樂等。
四、有趣的是,原本對西方舞蹈提出反動的舞踏,
也在1978年被介紹到西方世界後,某種程度上影響著西方藝術的表現形式;
像是法國著名的太陽劇團,或者德國舞蹈大師碧娜.鮑許。
日本舞踏的中心思想
雖然說舞踏發展至今,似乎已經沒有任何規範可以定義出它所應有的形式,但是在中心思想上,還是有所不變之處。
一、全身抹白,象徵對肉體的否定,轉而專注於心靈的展露;
二、光頭,象徵脫離紅塵、回歸原始的玄思;
三、性倒錯,是對傳統社會中,男女地位被固化的反動。
四、變形,擺脫舞者作為人的姿態,轉化成所扮演的角色、物件或者狀態。
一、全身抹白,象徵對肉體的否定,轉而專注於心靈的展露;
二、光頭,象徵脫離紅塵、回歸原始的玄思;
三、性倒錯,是對傳統社會中,男女地位被固化的反動。
四、變形,擺脫舞者作為人的姿態,轉化成所扮演的角色、物件或者狀態。
我看舞踏
如果說“哲學”是西方的產物,那麼相較之下“禪”就是東方世界的產物;不同的地方在於“哲學”是學者對於社會與人之間的現象的觀察結論,“禪”是人與自然在心靈對話之後的產物;“哲學”是對外的,“禪”是內心的。
我認為舞踏是“禪”的表現,即便在某些時候它表現的是怪誕而暴力的奇異美學,但那是一種強化表現的手法,也是它之所以總是帶給觀眾驚愕與震撼的魅力所在。
在「影見」當中,一片白的舞台上,偶然出現的絢麗色彩,透過舞踏家肢體與表情的演繹,不需要對白,我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最精彩的生命力的綻放,也帶給我們對美學的驚嘆。但若要探究舞踏本身最原始的表現方式,我倒不認為山海塾是值得推薦的,因為它畢竟還是經過西方轉化之後呈現的結果。雖然在「影見」的表現當中,它藉由水下生命的躁動,展現出靈性的禪意,但也缺乏了舞踏在發展之初,展現日本民族心理強烈的壓抑與掙扎的比對。
舞踏是什麼?如果要我下一個註解,我會說:它是藉由舞者內在的涵養,表現出對生命發生的種種所闡述的“禪”。還是不懂嗎?那就多看舞踏吧!
我認為舞踏是“禪”的表現,即便在某些時候它表現的是怪誕而暴力的奇異美學,但那是一種強化表現的手法,也是它之所以總是帶給觀眾驚愕與震撼的魅力所在。
在「影見」當中,一片白的舞台上,偶然出現的絢麗色彩,透過舞踏家肢體與表情的演繹,不需要對白,我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最精彩的生命力的綻放,也帶給我們對美學的驚嘆。但若要探究舞踏本身最原始的表現方式,我倒不認為山海塾是值得推薦的,因為它畢竟還是經過西方轉化之後呈現的結果。雖然在「影見」的表現當中,它藉由水下生命的躁動,展現出靈性的禪意,但也缺乏了舞踏在發展之初,展現日本民族心理強烈的壓抑與掙扎的比對。
舞踏是什麼?如果要我下一個註解,我會說:它是藉由舞者內在的涵養,表現出對生命發生的種種所闡述的“禪”。還是不懂嗎?那就多看舞踏吧!
土方��的表演影片
舞踏的發展歷史背景
Youtube其他關於舞踏的關鍵字搜尋:sankai juku - butoh dance (buto)
2 則留言:
但以這樣的理由不推薦山海塾,倒是非常的不合理。究竟舞踏的發展也才短短幾十年,這身體語彙,物種本來就會演化,應給予進化的想像與空間。
呵呵!
我意指的是舞踏最原始最初的狀態
若以普羅大眾的看法
山海塾的舞踏形式
的確不是最初那種外向而狂放的形態
若要探究舞踏最原始的面貌
還是應該要看看上面所附帶的影片吧!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