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游牧於海上的聯合國─忠僕號

五月二十日,由於工作的關係,我登上了足可媲美鐵達尼號的金氏世界紀錄之船─忠僕號。



關於這艄擁有悠久歷史的船隻,在此我就不多加介紹了,各位可上Wikipedia網站去查詢。不過我倒想跟各位分享一下,在這次訪談間,這些分別來自四十多個國家的無給職志工們的一些航行經驗與船上的生活。


DOULOS即希臘文的“僕人”之意

GBA即德國非營利慈善機構“好書共享協會”之意

這艄船在1977年被GBA買下來,才得以存活至今


另一種旅行的方式

誰說環遊世界一定要很多金,你相信嗎?不用花任何一毛錢,每兩個禮拜還會發放十塊錢美金的零用錢,並且供你吃住喔!

只是,目的地不是由你決定,也許你會進入荒涼的沙漠中只用水泥鋪成的一小片土地,那裡是蘇丹的港口蘇瓦金;當靠岸之時迎接你的不是繽紛的花圈,而是兩挺機槍砲。或許你會進入每十分鐘就會發生兩起搶案的德班。有太多的地方是旅行團不會帶你去的,你也不曾想在地圖當中搜尋它的蹤影,但它就存在這世界上。


來自美國的Shown,平日的空做事負責船上所有的資源回收;

不過,可別小看他喔~除了垃圾男孩,

他還有皮鞭男孩跟藍光火舞男孩的稱號喔!

(我們一行工作人員給他取的綽號啦!)

體驗飢餓中的環保志工

體驗飢餓中,仍須供應遊客食物的Katherine

在船上瀏覽時,可以向熱心的志工們提問


其實,在忠僕號上的志工,被選中之後都必須先到德國接受嚴苛的海事訓練;到了船上更要從頭開始接受專職崗位上的種種考驗,小自每個零件擺放的位置,大至上線正式服務所使用的機具,一切都馬虎不得。




忠僕號上共有300多名來自四十多個國家的不同種族

在餐廳的餐桌上,擺放著志工們的生活照


忘了告訴各位,下自清潔人員,上至船長,全都是無給職的志工。不僅僅只是需要無私的奉獻,他們更要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夥伴們,不同的生活習性,聽不太懂的口音,不同的體味,就連平日聊天的話題,也跟在自己國家生活所注重的部份有著天壤地別的差異喔!

就好比說,在台灣我們很關心某些政治人物的施政方向是否正確,好讓我們將自己的飯碗寄託在這些政要身上;在其他的國家他們卻必須提心弔膽的面對政變的問題,因為在那裡有特殊顏色衣服的人是真槍實彈的影響到人民的生命安全。


身為地球的主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身為人類的我們總是自認為是地球上最有智慧、最高等的生物,似乎也該理所當然的主宰這片土地上的一切。

但我們是否也體認到,作為一個主人所必須付出的關心?就好比你家裡的某個角落發生了什麼事,是不是你也該清楚的明瞭呢?

所以,各位不妨可以抽個空,上忠僕號來逛逛,不一定要花錢買書,但至少可以透過與這些志工的對話,來培養一下自己的世界觀。

2009年5月15日 星期五

跨世代的“戀”,淵遠流長的“情”

戀情、戀情,什麼樣的戀,惹得人面紅耳赤?什麼樣的情,幽幽了將近半百,直叫人肝腸寸斷?

《少年金釵男孟母》打著少年似金釵、兄弟似夫妻、母子實父子的嗆辣口號,自五月十四日至十七日在城市舞台上演。該劇是由創作社編導周慧玲,將三百多年前明末清初作家李漁的小說《無聲戲(以小說語體寫成的通俗文類,將小說比為沒有曲律的戲劇)》第六回《男孟母教合三遷》,轉換時空背景至清末民初,改編而成的劇本。

或許各位不太清楚李漁是何許人也,但說到《肉蒲團》便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他的作品多半是描述當時的風土民情與不平之事,而這部《男孟母教合三遷》更因為大膽露骨的性事描述,被列為禁書之一。

在原著當中,他以主觀視點描述令人臉紅心跳的性愛場景,再用第三人稱以揶愉的口吻嘲諷所謂的「南風(男風)」。看似肆無忌憚的禁忌話題,實則藉由性愛的寓言闡述相處之道(不論是異性還是同性),足可媲美西洋文學當中的十日談或者坎特伯里故事集(就寓言性質而言)。他更是當時的文學家與戲劇家,在中國文化史上也算是地位舉足輕重的人。

如果各位想知道《少年金釵男孟母》的情節,不如上創作社的官網查詢。但我想說的是,在這齣戲裡,我們可以看見周慧玲導演在處理情緒氛圍上的細膩之處。

在上半場她保留了李漁原著裡,同性之間的曖昧情誼、令人臉紅心跳的性愛場景以及不得不令人掩面而笑的低級笑話,更藉由南管器樂詮釋劇中角色的愛恨情愁;下半場卻展現了情愛之外,縝密而細膩的心理刻劃。如果從電影的角度來看的話,她可能要算是劇場界的李安了。

好比下半場當中我最喜歡的部份,瑞娘將她當初下嫁季芳所穿的白色西裝,改為繼子承先同窗(同志情人)念祖的尺寸,作為接納之禮。而後才知念祖竟是打散瑞娘與季芳的昔日仇人陳大龍的姪子。這“白色西裝”究竟是接受承先步上後塵?還是原諒陳大龍的移情作用?抑或是將季芳(承先根本就是與季芳同一模子翻出來的)還給大龍(念祖就是大龍的侄子)的自省?這真的是相當令人玩味不已的部份。

過去的十年間,不論是舞台劇還是影視戲劇,只要與性愛跟同性情誼等禁忌話題牽扯上,彷彿就是人氣的保證。過去我也曾欣賞過一些以同志或性為議題的舞台劇或電影,像是蜘蛛女之吻、蝴蝶君之類的。但是,在聳動的議題背後,對劇場工作人員而言其實是更嚴苛的考驗,像是如何延續宣傳時那種吸引觀眾進場的氛圍?如何安排逼真卻又安全的場景?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激情之後帶給觀眾一個更深層的反思?

周慧玲的《少年金釵男孟母》,在上半場滿足了觀眾對文字的視覺遐想;到了下半場卻在舞台上透露出性別角色的時代意義與對等思惟;末了,更在激情之餘帶給觀眾幾許反思玩味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