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8日 星期一

新橋戀人

有個人愛著妳,
如果妳也愛那個人,
妳明天就跟他說:“天空是白的”
如果是我,我會回答:“但雲是黑的”
那麼我們就知道是誰相愛了。

透過新橋,我們彷彿看見了巴黎最不堪的一面,天空依然是一派悠閒的湛藍、穿透陽光的綠葉依舊是那麼的青翠;可是,歲月的痕跡,透過塞納河不斷的腐蝕著年久失修的新橋。
在因為修繕而封閉的新橋上,受了傷的流浪漢與患有眼疾的富家女選擇自我放逐,他們之間所擦出的火花,是瘋狂而耀眼的,雖然稍縱即逝,卻令人感到不安與窒息。即使他們盡情而開懷的狂笑,但是全片卻感受不到一絲快樂,反而充斥著一股令人難以呼吸的慾望。這慾望並來來自流浪漢對富家女身體的需索,而是感情中強烈的忌妒與佔有的慾望;富家女喜歡流浪漢,卻害怕重蹈前一段感情的覆轍,因為如此,流浪漢有了瘋狂的行為,富家女因而離開了他,恢復單身的流浪漢,受傷的腳好了,卻也利用最後一顆子彈廢了自己的左手。一年後,新橋重新開放,流浪漢振作了,富家女也不再自我放逐,這兩人有了自己的生活,巴黎也回到我們以往的印象,不再因為破舊而封閉,這對情侶是否再次相愛,成了眾人爭議的話題;但是我不在乎,唯獨留在心底的,是對導演影像處理功力的讚嘆~
這部電影,是導演Leos CARAX於1991年的作品,若是以一般人看十年前電影的觀點,肯定會被嫌片子老舊,鏡位老套而古板;可喜的是,在這裡完全看不到十年前的攝影手法,簡直就像是現今的歐洲電影,鮮明的色彩以及整隻影片的速度與調性,令人不禁感佩導演獨到的眼光與厲害之處。
整隻片子大約可分為三段,尚未相識的階段、相識相戀進而瘋狂的階段以及激情退去進而再度相遇的階段。在這三個段落中,新橋分別以不同的面貌出現,影片的節奏也有所不同。不禁令人想問,在導演處理的手法上,這對戀人究竟與新橋的命運有何雷同之處?這麼處理的意義究竟何在?新橋的修繕工程完畢了,代表的是這對戀人的關係,是上了一層蜜糖般表象的幸福呢?還是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女主角一直想對流浪漢透露的祕密是什麼?這祕密依舊是她生命中的陰影嗎?富家女之所以在感情上承認流浪漢卻又不斷的逃避,是因為流浪漢令人窒息的佔有慾?還是現實生活的考量呢?一如所有新銳導演的手法,電影留下了許多謎題待觀眾去思索解答。也許感情就像新橋一樣,隨著時間的前進,需要不停的修繕~你們的看法呢?

2008年1月27日 星期日

權力的價值與意義

權力是糖果,
也是甜美的毒藥。

人總是說:「權力與慾望是成正比的,當你擁有了權力,便希望掌握更多,久而久之會沈醉在慾望的大海裡,無法自拔。」但是我卻認為:「當你擁有越多的權力,相對的義務也會隨著增加,許多的成敗的重擔也會加諸於自身的肩膀上。」比如說:在公司握有政策執行的決定權,相對的,也肩負了執行面的成敗。倘若有一天,政策失敗了,當初握有這項權力的人,也就成為千夫所指的眾矢之的。

我會這麼說,不是認為握有權力的人就倒楣,而是認為權力固然是好,但是必須下放到可以肩負重任的人身上。這個人必須具有良好的品行,以及豐富的閱歷。良好的品行是保證他在執行公權力的同時,他是為了整體的利益著想。豐富的閱歷可以幫助他在執行權力的同時,可以身處於每一個位置,周全的觀察事情。

然而,一個總領導人,在權力下放的同時,該知道何時得適時的收回權力,我們甚至可以稱它為權力監督者。權力的收回,不代表他不信任底下的執行者,而是在公司內部所有部門為自己既得利益爭執不休的同時,出面做一個裁決,讓下面的部門既是為公司的付出而爭執,也不會讓這個爭執變成一個惡性的鬥爭,甚至演變為權力濫用。權力下放固然是一種美德,但是一個負責任的總領導人,也應該適時而勇敢的做出裁決,不能因為權力的下放,就讓自己的部屬承擔所有的成敗責任,固然總領導者最終還是必須為部屬錯誤的決定付出代價(這也是必然的,因為一個公司的負責人不會因為一個部屬的錯誤而放棄了整個公司),但是適時的出面,還可以替他保有這個當初他所信任的左右手,否則他會因為眾人的指責而無法待在公司內部。

權力,聽來是一個相當美妙的名詞,但是放在無力承擔的人手上,是個承重的負荷;或許在初出社會什麼都不懂的小朋友聽來是誘人的,但是久而久之,他會被這甜美的蜜糖壓得喘不過氣,無法呼吸;我們常說:「給你一間總經理的辦公室,你不一定坐的住,總有一天你會從椅子上跌下來。」我想,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咆哮的年代

LES ANNEES FOLLES一詞在時尚演進史中,即瘋狂年代的意思。介於1919~1929年間,正確的來說,它起源於美國,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股渴求運動、速度和瘋狂的慾望應運而生。主要是擺脫以往對女性的禁錮以及他們身體上的束縛。
The Art Deco spire of the Chrysler Building in New York, built 1928–1930
Walter Dorwin Teague's "Beau Brownie" camera for Eastman Kodak.

此一年代,在美國名為Roaring Twenties,其特色是爵士樂的萌芽以及有稜有角的「Art Deco」裝飾藝術發展至巔峰,前所未有的工業成長以及遠距離的貿易發展,也加速了消費者的要求和期望,汽車、電影、收音機讓生活形態朝向摩登化,女權也被重新定義。到了下半時期,此一潮流移向當時正忙於戰後重建整合的歐洲,將生活急速的推向摩登化。尤以法國於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L’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e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國際裝飾藝術當代工業展覽,將LES ANNEES FOLLES推向極致。這樣的演變分從「建築」、「汽車」、「裝飾品」、「在劇場、花園、街道上的藝術」延伸至第五個主題「教育」。而時尚,被歸類為第三個主題「裝飾品」裡。
這時的女性形象是大膽而自由的,她們從事戶外活動、開車、用煙斗抽煙、將頭髮剪短,並將男裝的元素應用到女裝上,設計師Jeanne Lanvin利用鑲有閃亮寶石的超大蝴蝶結,讓充滿建築結構敢的長袍愉悅起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1929年美國華爾街股市崩盤,宣告瘋狂年代的終結,但是它一直深植於今日設計現象的美學概念裡。走進巴黎Musee Galliera,當你看見Paul Poiret設計的tunic上衣以及以單片布裁剪出來的Dolphinium洋裝時,幾乎會誤以為是今日銷售成績極佳的設計師品牌Isabel Marant店面櫥窗裡的展示呢!

~以上內容皆摘錄自2008年1月15日發刊的PPAPER中的LES ANNEES FOLLES報導內容~

其實,LES ANNEES FOLLES在Wikipedia裡面,不同語言有不同的意義,也因為每個國家發展的差異而給予了不同的表情。若你仔細察看,當中還會發現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名詞,像是超現實主義、爵士樂、卓別林、探戈、禁酒令乃至於黑手黨。或許這些名詞都不是當時才發跡的,但在當時也是到達一個巔峰的狀態。

過去上課時,老師說過:「達達主義的出現,是反應當時對於戰爭的一種批判。」又說「世紀末常會出現一些奇幻文學,以表現人心的不安。」現在回想起來,不論是瘋狂年代還是咆哮的年代,都真真確確的表現戰後當時,人們急欲重整復舒的心境,只是在課堂中我們看見的是文學以及藝術上的表現。在這裡,涵蓋了時尚;廣義的範圍,擴大到政治、經濟、科技、文化、電影,甚至是女性主義的範疇。

再看看我們所處的時代環境,不也是如此,只是從二十世紀進步到二十一世紀,電視節目的普及,讓我們看到了眾說紛紜的政論性節目,關心政治的年齡層逐漸下降,人口也逐漸上升;因為網路的進步,我們可以了解國際對我們的評價;為了生存,餐廳也推出了平價的精緻餐飲;每戶至少一輛汽車的我們,明顯感受油價的波動;因為中小企業逐一的倒閉,也看見小黃滿街跑的景象;全球化,導致國家發展的大好大壞,只要股票一有波動,全球便陷入一片哀號;消費形態,出現了M形的趨勢;只是一切進化的太快,所有的行動還來不及反應,便瞬間消失在時間波濤洶湧的洪流中。

仔細觀察,歷史不斷地在原地打轉,不斷地重複上演著相同的劇碼;不同的,只是操作的人罷了~

2008年1月26日 星期六

品牌與藝術的淵源

記得,去年在西歐文化遺產─法國的單元當中,老師曾經介紹了一些法國的名牌,在這之中我閱讀了一些關於品牌的書籍,也在Blog─My Learns的「經典的韃韃馬蹄聲」中跟各位分享了Hermes的起源。這次,為了下學期北歐當代設計的部份,我先看了一些時尚雜誌來作暖身,找尋品牌與藝術的合作方式,意外的在“Marie Claire精品配件季刊11月號”當中看到了一篇名為“Art and Fashion”的報導。在這一篇報導當中,討論到「藝術與時尚」已成為許多品牌熱銷的法寶,其中之一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題Louis Vuitton,也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LV。
攝影師Jean Lariviere與Louie Vuitton的合作攝影

時尚品牌與藝術的結合,在現代人看來似乎是這幾年來的風潮。其實不然,以LV為例,早在上上個世紀就與我們所熟知的印象派大師頗有淵源,由於Louis Vuitton的資助,使得當時為正統學院派所排斥打壓的印象派有了崛起的機會;到了二十世紀,更結合了裝飾藝術中的翹楚Legrain與Puriforcate,在1925年推出了米蘭旅行用品組。
達利格紋

接下來重點來囉!西班牙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達利由於對LV的經典Monogram圖騰極為入迷,因此激發了他創作的靈感,進而以自己與妻子Gala的名字為首,在60年代晚期創作了一系列幽默的設計作品,稱之為“達利紋格(Daligrams)”。
Tentative de rapport avec un chef-d'oeuvre, 1994~1997

而其後的行動藝術家,索貝里(Alberto Sorbelli),更在1999年第四十八屆威尼斯雙年展當中,編導了一齣名為「遭擊者(The Attacked)」的作品,藝術家本人更在劇中扮演一個被Louis Vuitton旅行箱攻擊的主角,開了這百年品牌一個極大的玩笑。
Reversed Double Helix, 2003

到了二十一世紀的2003年,為Louis Vuitton設計櫻桃包的村上隆,更受到LV的資助,製作了他的第一部動畫。這部充滿了魔幻風格動畫中,主人翁Aya是他以LV為靈感所設定,崇拜時尚的日本女孩,因為掉入貓熊的格紋喉嚨中,發生了一些光怪陸離的情節,這部片子還曾經在威尼斯雙年展中放映喔!

其實,在近代的藝術史當中,就有不少品牌與藝術結合的例子。這些品牌,悄悄地改變了藝術風格演進的脈絡;也由於時代的演進,藝術不斷地改變與品牌結合的方式。「也許是未來式,或者是現在進行式,藝術正漸漸地被商品化,也成為時尚愛好者的收藏,從而改變了這個族群收藏的行為模式。」這句話是褒不是貶,因為藝術是必須以某種手法被大眾普及的,在先進的歐美國家也許早已如此,但是在民族文化素養落後的國家,美學的提升以及市容的妝點,仍是他們提升國家競爭力的要素之一。

2008年1月23日 星期三

外國人看日本漫畫

最近在公共電視,看了觀點360中的一篇報導─外國人看日本漫畫,真的還蠻有趣的,所以在這裡分享給各位......

說到日本漫畫,首先要提到「日本漫畫的歷史」,早在12世紀之時,日本就已經有所謂的漫畫始祖─一個住在京都的和尚,它的型式就像我們中國的清明上河圖,是橫式的聯幅畫;內容主要是以擬人化的動物來闡述當時政治的黑暗,不過因為是動物,所以也通過了當時的審查制度,而流通市面。

據說,這位和尚由於長得俊美,常會受到藝妓的青睞,套句現代的口語,就是“回頭率”還蠻高的!也因此,他將自己的左耳割下,予以毀容。在日本的民間也有這樣的傳說,一個盲眼的和尚,由於吹笛的技巧高超,旋律優美,所以被陰間的幽魂請去為他們演奏,老師父怕他從此一去不返,便在他的身上寫下經文,可是糊塗的老師父卻獨獨忘了左耳這一塊,因此這盲眼和尚的左耳便被鬼給割下留在陰間了。在西洋美術史上,更有梵谷為了示愛,便割下自己的左耳,寄給對方。真不知這“左耳”是代表某種意含呢?還是純粹是人類的行為模式巧合所致?這不是本篇的重點,不過倒是可以留待以後發表......

話說回來,到了1945年,美軍在長崎、廣島投下兩顆原子彈,日本的經濟嚴重受挫,政府開始鼓勵漫畫的出版,主要原因是:漫畫是唯一可以刊載在劣質紙張上的畫作,而且以漫畫的手法宣傳激勵人性的故事,不但快速有效率,就連不識字的百姓都可以閱讀喔!這時的漫畫家就以手塚治虫為首,流行多年的原子小金剛、怪醫黑捷克都是他的著作喔!由於當時沒有足夠的經費發行大量的著作,民生問題也不允許民眾把錢都花在漫畫的購買上,於是漫畫出租店也在此時應運而生。

到了現代,漫畫更是深植人心,就連上班時間,都可見通勤族人手一本漫畫呢!這時,不僅僅是漫畫出租店,就連可供梳洗的漫畫店都在東京都,如雨後春筍般的林立。許多上班族更在這裡過夜,看累了就睡倒在漫畫店裡,隔天早上梳洗一番,順便買一件漫畫店提供的襯衫就去上班了。你說這是社會菁英墮落的現象嗎?恰好相反,藉由漫畫的內容反應出學生以及上班族在升學以及工作上的壓力,滿足這群人發洩對社會不滿卻無法脫口而出的快感,給予他們可以返回現實生活繼續奮鬥的動力。除了漫畫,更有CosPlay的族群,藉由角色扮演,滿足自個兒在平凡生活中無法獲得的樂趣,也許說是面具下的自己在角色中找到真正的自我,或者說是愛上眾人矚目的表演慾;還有角色扮演的餐廳,讓漫畫愛好者可以齊聚一堂討論自己喜愛的角色,跟喜歡的角色扮演的服務生拍照。

說到這裡,日本漫畫的歷史演進大致上是如此;各位或許會對這樣的情況感到訝異,當然這樣的心情在歐美國家亦是如此;他們對日本漫畫的血腥程度不敢領教,也會對全球發行量第一的漫畫週報感到詫異,更無法認同上班族人手一本漫畫的情景,他們認為這是墮落,是不可理解的。但是,我們不要忘了,東方人的民族性跟西方人是不同的,在歐美國家,即使再怎麼先進,他們還是很重視休閒生活的品質;但是在亞洲國家來說,工作必須是像拼命三郎一般的表現,如果在該打拼的年齡,重視休閒生活的品質,似乎就是不敬業,虛擲青春的表現,在通勤時間,利用短短的時間欣賞漫畫,應該是可以被原諒的吧!

或許你的心裡還是會有一個大問號,在台灣為什麼就不會有這樣的情形?我們要知道,日本雖然是一個比台灣先進好幾倍的國家,但是在他們的心裡,傳統的包袱還是存在的;除了生活步調極為快速,他們還在跟傳統拔河;像是男性主義,下了班就回家,代表這男人的事業心仍不夠強,所以早期日本的小鋼珠行業非常的發達,就是為了給這些擁有強烈男性尊嚴的日本男人,不用早早回家的拘留空間(看來日本男人真命苦,就連下班了,想直接回家,還是一種恥辱哩)。像是前面提到日本漫畫的血腥,在漫畫家的心裡,還是有一點武士道的精神存在,對於死亡這件事,若是草草帶過,反而是對死者的不尊敬,像是草菅人命的輕忽。所以必須要讓讀者知道漫畫裡的人是如何死的,為什麼死的,藉以喚起讀者對角色的憐憫與對生命的尊重。

說起現代日本的文化,我曾經到日本的東京都旅遊,在高速公路塞車的時候,就看見隔壁大樓內的辦公桌上,居然凌亂的令人無法想像;導遊說:在日本,辦公桌太乾淨,就代表這個人對工作不夠熱衷,所以沒有人敢把自己的辦公桌搞得一塵不染,就怕上司認為這樣的員工不夠盡責。這是十八年前的事,我並不清楚現在如何了,但是從前陣子日本官員因為貪瀆案而自殺的事件看來,與生命尊嚴有關的武士道傳統精神依然深植在他們的心中。

此外,日本是一個寸土寸金的國家,年輕的上班族想要一個可以棲身的私人空間更是難上加難,在東京都工作的人,不一定就住在這一塊熙來攘往黃金地段,為了省下通勤的費用,甚至休息個一兩個小時就必須返回工作崗位繼續加班,24小時營業並提供盥洗的漫畫店,自然而然的也成為這些為生活打拼的族群暫時的避風港。然而在先進與傳統的拔河當中,有不少的人因此而迷失在生命價值的大問號之中,他們需要一個出口,讓為生活而汲汲營營的自己,有一個緩和下來的空間,這些看來荒謬的情形,在他們看來卻是一個心靈與思緒的充電站,或許是次文化的產物,但是也默許了它們的存在。

日本,長久以來是亞洲國家中最神祕,深邃不可測的,經過以上的描述,或許更讓人覺得日本人似乎是既悲哀、無奈而又不可思議的民族;也許,就因為這樣詭異的瘋狂,而換來了日本今日先進的經濟大國成就吧~

2008年1月19日 星期六

比較臺、法的藝術節目

台灣的電視節目出了什麼問題?
有質感的製作在哪裡?
是因為經費的問題,
還是製作者的問題?

今天,我參加了一個由公共電視與法國在台協會所舉辦的座談會,內容是關於─藝術節目在電視台的生存與製作模式。詳細內容可以參考以下網址:http://www.pts.org.tw/~web02/alain/index.html

在座談會當中,我們也看了一些法國的藝術介紹節目,其中最為知名的大概就是“d’Art d’Art”了。不過,看過法國節目的案例之後,再反過來看看台灣製作的電視節目,其實會有一種恨鐵不成剛的遺憾心境,遺憾的是─為什麼我們的節目不能更精緻更有水準一點,究竟是觀眾在決定節目形態,還是節目在教育觀眾呢?在法國,短短十分鐘的藝術節目,僅是用來填補空檔的時間,為的是留住收視率;可是在台灣,大多的電視台,是以廣告來塞時間,留住收視群,若是以藝術節目來填補空檔,可能收視率會跑掉吧! 其實,從這方面的比較,我們不難發現其中民族文化的差異,然而這種差異也會影響電視台審核製作經費的考量。以現實面來看,法國導演Alain Jaubert的節目“調色盤”,光是製作費,一集就有10萬歐元,相當於新台幣400萬元。不過,我們也不能以這樣的金額來衡量,因為法國的物價指數比我們還要高很多。只是,台灣的節目有這樣的經費嗎?這是行政方面的問題。
接下來,是很殘酷的製作能力的問題。由於我本身是從事影片製作相關行業,所以明瞭器材設備的進步並不如歐美國家。但是,導演的構思、攝影師的眼光以及後製人員的功力,卻往往也是決定影片成敗的重要關鍵。我發現台灣大部份的紀錄片導演似乎無法跨越一個瓶頸─如何讓紀錄片超越原本的模式,變的更吸引人更漂亮,讓更多人能接受明瞭。在廣告片這方面,可是很現實的,做不好沒創意就沒有下一支了。我常常在看Discovery的影片,發現不論在色調的處理、景深的安排,都做了相當的工夫,即使是一支必須耗上一整天甚至一個月,才可以拍到3~5秒可用鏡頭的生態紀錄片。

在提問的當時,我也因為這樣的省思,而直接了當的說出我對“解放前衛”這支影片的看法,而紀錄片的導演就正好在台上,讓他當場尷尬了起來;不過,在看過導演黃明川的經歷之後,我必須要說:我絕對是就事論事;其實他有一部“袁廣鳴”的紀錄片,我很喜歡,因為整部片子,充斥了袁廣鳴近似思念與孤獨的味道,也完整的體現了他的作品風格。若以介紹袁廣鳴的角度來看,他讓我們更為貼近這個藝術家,也從他的影片中讓我們以袁廣鳴的背景來思考他的作品,可以說是相當成功的手法。
其實,公共電視在國內所有電視台當中,質感可說是數一數二的好,尤其可以算是一股清流。其中,讓我最喜歡的,不外乎就是像觀點360這樣的節目,或是以往的文學大戲,再來就是國際換日線的外國影集,這中間不乏有許多有質感且細膩的節目、戲劇。但是,就我所知,金鐘獎戲劇導演曹瑞原,為了堅持拍出質感細膩的連續劇,不惜咂下個人的資本;在“孽子”這齣戲,就已經讓他賠錢了,接下來的“孤戀花”更使他傾家蕩產。如果說,公共電視可以為國內的節目收視品質出一點力的話,何不利用電視台的資源,好好的資助這些有潛力的影像工作者呢?我們需要這些人作為我們的標竿,成為我們學習的對象。我們不想讓那些成天撒狗血衝收視率的戲劇,或是以喝尿的手法衝人氣的眾藝節目來充斥我們的視聽啊!

2008年1月18日 星期五

發現兩廳院的「表演藝術圖書館」

最近發現了一個新寶地,
喜愛藝文活動,
卻苦無時間參與的人有福了...



喜愛藝文活動,卻經常沒有時間、沒有經費參與的人;喜愛國外的表演團體,卻因為驚人的票價而望之卻步的人;有喜愛的外國團體,卻常常因故取消演出,或從未在台灣演出,而抱憾的人;你們都有福了。最近,由於兩廳院所舉辦的國際劇場藝術節,使得我經常前往兩廳院網站,看看有沒有令人興奮的演出。也因為這個舉動,使我注意到了從去年10月30日即對外開放的表演藝術圖書館。

讓我先介紹一下這個圖書館吧!這座位於國家戲劇院下層停車場的「表演藝術圖書館」顧名思義,主要是收藏國內外各式大小演出的資料,從影音DVD、VCD、音樂CD、樂譜、書籍到研究論文,舉凡我們所知的所不知的,包羅萬象;而且還可以外借,除了歷年來兩廳院主辦的表演僅供內閱之外(當然,內部也有提供放映的設備)。像是去年度舞蹈界的盛事─碧娜.鮑許的演出錄影都有收藏哩!而且這個圖書館內的收藏資料每個月會更新一次,再加上因為是專門於表演藝術的,所以在包裝方面都保存的很完整;如果是表演藝術方面的學生,更可以在這裡找到完整的論文資料喔!

接下來就是申請辦法囉!如果是一般名眾的話,至少必須要身為兩廳院之友,並持有「典藏卡」以上等級,也就是年費1500圓的觀眾(不然就是辦理臨時閱覽證,但是不提供外借服務)。除非你是研究專題的學生,並持有相關證明文件以及申請資料,才可以辦理為期三個月的臨時閱覽證。或許,需要年費1500元,是相當沒有吸引力的,可是想想看一年只要花費1500元,每個禮拜就可以看到兩部國內外知名團體的演出,假設再加上館內閱覽的部份就不只如此了;總比看一場表演,花費了兩千多元的入場券,有時卻非第一團的演出水準來的划算;再加上身為兩廳院之友,還可以享有九折的優惠票價,偶爾還會有預售八折的優惠哩!

到這裡,我好像在幫兩廳院打廣告了,可是說實在,有時候在錄影帶出租店也找不到的資料,在這裡一應俱全,而且,一般出租店只能租個三天,可是在這裡,就連最新的DVD也可以租回家一個禮拜的時間呢!這是DVD的期限,如果是書籍資料還可以借個六週的時間喔!比一般圖書館多了兩週ㄟ~

今天是我升級為「典藏卡」的第一天,也是我進入「表演藝術圖書館」的第一天,在借DVD的時候就好像打仗一般,因為大家都在搶借最新的資料,深怕被借走就晚了一步。原來,我們台北的表演藝術狂熱者也不少呢!說真的,在台北可以尋找資料的地方實在太多了;看來,我的閱讀習慣也需要好好的被規劃一番囉!

2008年1月11日 星期五

村上隆的藝術開國之旅

從東方的兵馬俑,到西方的巴洛克宮廷繪畫,到前陣子在紅樓舉辦的數位藝術“玩開”,甚至是北美館所展出的海洋堂;從東方雕塑到西方繪畫,自古至今;在看了許多次的展覽之後,我開始不斷的問自己,藝術究竟是什麼?藝術商品化之後,它還是藝術嗎?日本當代藝術家村上隆告訴我們:「藝術家與工匠的差別在於藝術家會想辦法跳脫傳統的槽咎,以創意展現物質本身不同而多元的面貌。」但是,以村上隆所扮演的角色,我會稱他為設計師;因為他,許多行之百年的品牌年輕化,而賦予品牌全新的發展空間;因此,LV有了色彩豐富而活潑的櫻花包,Mercedes Benz讓我們看到了最初以女兒的名字命名的創立宗旨;所以如果說他是藝術家,我更認為他是一個優秀的品牌設計師。

說到這裡,我陷入了當時在“玩開”互動音樂桌的座談會時討論的一個問題:設計師跟藝術家有何區別?設計師,是提升品牌的識別度,是鼓動你消費的慾望;藝術家,是挑動你對美的事物的鑑賞,是清高而無暇的;但是現在,這兩者已經混淆不清了。或許要說藝術是清高而無暇的,還真令人心不安理不得,因為自古以來的藝術家並非個個皆如此,但是至少它是與生活有些距離的。我怎麼能夠想像,今日的藝術是經由消費垂手可得,而且是可以在手上把玩的?基於這樣的想法,剛開始接觸藝術的我產生了矛盾的情結。那麼對於藝術界的老古董呢?豈不是要大肆撻發伐了嗎?那麼藝術跟設計的分野究竟在哪裡呢?
1998,Milk
如果撇開藝術家與設計師的分野不談的話,從商業週刊出版的「村上隆開國藝術之旅」來看,其實不難發現,村上隆的成功在於他以當代藝術家的身分,突破了日本藝術界長幼有序、技術至上以及工藝特質的傳統風格;取而代之的是將觀念至上的大眾流行文化,帶進了國際當代藝術的殿堂,與那些所謂的高級藝術平起平坐。此外,他也大膽的與商業異業結合,為彼此創造了龐大的商業利益。這個舉動,或許在日本保守的藝術圈來說,是墮落的(村上隆也因此而受到無情的抨擊)。但是就另一方面來說,他為自己也為品牌找到出路(由他經手的品牌,多半受到宅男與貴婦兩極化團體的喜好),這裡我先姑且稱他為商人。

可是,我們再來仔細看看這名成功的商人,他的作品又不是那麼的市儈,反而充滿了童真的趣味;若要說他是設計師,卻又感受不到那種就要掏光你口袋裡的Money的強勢,只能說,他的作品讓人想親近;仔細看看,過去不討喜的扁平圓,在這裡竟成了“卡哇伊”的代名詞。
2000,KaiKai with Moss
在看過村上隆一系列的作品之後,讓我們回歸到原本的議題。設計師的作品是為了替業主製造更多從客戶身上掏錢的機會,而藝術家則是為了反應人本議題而創作。可是到了功利主義掛帥的今天,設計師成了業主花錢請來的奴隸,被沒有品味而只向金錢看齊的老闆耍的七葷八素;藝術家也快流落街頭,即使有心創作,卻還要擔心填飽肚子的問題。

然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村上隆的做法,無異是成了兩者之間共同的標竿。藉由藝術家的身分,他提升了大眾流行文化的地位,也為企業製造了形象提升的機會;也因為設計師的身分,他成為大眾流行文化與傳統藝術溝通的橋樑。曾經在我初次踏足影像製作領域的時候,就有人告訴過我:「你所謂的攝影師、剪接師都已經是傳統的行業了,你必須提升自己,跨越現有職業的領域;或許你所作的事,現在無法定義,但是這樣,你可以活得久一點!」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我不停的反覆問自己:「設計師跟藝術家的分野究竟在哪裡?」現在,因為上面的話,我可以了解其中的含意了。設計師跟藝術家,或許是個非常好聽的頭銜,但是在現實的社會中,他們也是為五斗米折腰的角色之一。設計師會為了案子的延續性而屈服於金主“俗卻實際”的主觀意識;藝術家也會為了民生問題,順從大眾的美學概念,而牽絆了本身創作的空間。
所以,單一的藝術家與單一的設計師已經不存在了,唯有結合兩者的優勢,才能互相扶持;就好比說:最佳的狀態是設計師為藝術家鋪設了一個大眾化且易於被了解的創作空間,提升知名度;而藝術家藉由他的盛名替設計師製造了一個強而有力的背景,以提出一個毋庸置疑的最佳企劃。就像琉園王俠軍的作品,王俠軍是知名的琉璃藝術家,可是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宣傳才可以將他的作品以各種媒介廣為宣傳;但是,如果沒有王俠軍的名聲,再好的企劃也會走的很辛苦;而這裡的企劃宣傳就是掏金主錢包的設計師了。

2008年1月6日 星期日

港都跨年之旅-橋仔頭之旅

2008年1月2日,今天要去的地方對我而言,既陌生又好奇;看著行程上的目的地─有機農場!?嗯~採採蔬果啊!喝喝茶的田園生活對我而言,其實不是那麼有吸引力,相較之下我還是比較喜歡室內活動;不過,既然來了高雄,就還是體驗一下,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吧!
搭上朋友的車,開始了將近半個小時的車程。在從高雄市區前往橋頭鄉的路上,也經由朋友認識了不少當地的奇人。例如:看來孔武有力像是健身教練的小惠,其實是販賣野外求生用刀具的老闆娘,可是除了平日的運動之外,她也拜台灣國寶級歌仔戲苦旦廖瓊枝(http://www.taiwan123.com.tw/SONG/g2c-3-1.htm)為師,學起小旦的身段,著實令人為之訝異;此外,還有原本就住在橋頭鄉的蘭琴,原本從事商業經營的她,由於大財團併購的原因,導致她血本無歸,但是轉換跑道之後,反而成為改造橋頭鄉的藝文界推手,在我們到她家參觀的時候,才發現她家根本就是一座寶山,充滿了許多現在台灣藝文界龍頭的資料喔!看上去一頭白髮的她,其實只有五十出頭,不僅開發有機蔬果推向外地,還結合當地居民的力量,成立了橋仔頭糖廠藝術村,當然在推動的過程中也結合了眾人的創意,利用有限的經費做出最大的成效,想到這裡,還真希望將來社區大學可以發起類似的活動,結合各班的長才,作出對社區有貢獻的事!當然,同行的朋友當中也有教育界的奇葩,退休的教師等等。不過,因為版面有限,還是以當地人為主好了。
經過半小時的車程,一行人來到了橋仔頭糖廠藝術村,看似老舊而尚未規劃完整的空間只是增添了些許綠意,並沒有給人太多想進去參觀的慾望,或許這只是我這個台北小孩的想法;但是在深入參觀之後,卻發現裡頭卻別有一番情趣,大概可以用“柳暗花明又一村”來形容吧!尚未經過文明洗禮的園區,裡頭盡是從日據時代舊留下的防空洞,保存相當的完整;此外還有許多當時在使用的機具,像是:打水機以及開墾用的工具。
還有枝葉茂密的大樹,若是在夏日的豔陽天來到這裡,相信還可以在此野餐,給旅人一個安靜適逸的休憩空間。

若你仔細的搜尋園區中每一個角落,你會發現這一切還別有洞天呢!一系列的裝置藝術,都是經過資源回收再利用,在藝術家創作的巧手之下,一個個都成了令人會心一笑,一旦沈溺其中就無法脫身的創作。此時,我趕忙將背包中的相機翻了出來,試圖把當下閒適的感覺拍下來,這也是我有史一來,第一次試著以坐著、躺著或是趴著的方式,尋找各種不同的角度;當下的我,可以說是這三天之中,唯一一次有拍照感覺的時候,呵呵!
小惠告訴我,這裡的景觀有許多用瓷磚拼貼的馬賽克紋飾,都是當地人一個一個砌上去的;目前,也因此而創造了一些就業機會,現階段正在向外推廣,藉此將橋頭另一方面的文化向外推展。在當下,令我感觸最深的是:現在,我們不斷的以國家建設的方式來增加工作機會,得到的反效果是政府藉由建設或是聘請外勞來中飽私囊,而非真正的給予國人一個穩定的工作;可是在橋頭,他們以文化推廣的方式,來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不但特別、有深度,還可以提升生活水準,真的是體現了樂活的精神。

緊接著,我們來到了隔壁的台糖高雄廠,參觀了這裡的展示館。進入展示館的同時,我又被這裡的陳列給震攝住了,館內的空間經過精心的規劃設計。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以許多歷史照片垂掛的陳列方式,經由照片中的縫隙向內望去,彷彿進入時光隧道一般,經由這些前人的貢獻,我們看見了台糖的歷史。雖然這裡不同於剛才原始的藝術村,但是這樣的展示空間規劃,也是相當的特別,在這裡,我又殺了不少的記憶體空間。
展示空間中迂迴的木質步道與旁邊的碎石子,就像是台糖藉由鐵路運輸,一路走來的歷史。
在中段,上方的漏斗與下方成堆的糖精,就像是沙漏一般。這裡的空間也展現了,台糖歷經時間與經濟的脈動,不斷的改變自己的經營模式,推出各種不同的副產品。
旁邊的文獻櫃,展出了當代的作業資料以及技術文獻。但是,最吸引我的部份,是這美觀又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董櫃。
在後段的部份,空間雖然不大,但是,也可以當作是一個演講或是展演的空間。
在這裡的園區中也有不少的裝置藝術,都是利用廢棄的機具拆解之後再組合所製作出來的,不僅實際的結合了廠區的主題,看上去與綠野仙蹤裡機器人神似的造型也與廠區的自然景觀,既形成了有趣的對比卻也顯現了天衣無縫的搭配。
在結束了上午的行程之後,我開始回想這三天的旅程。若不是因為政客的操弄與種族分化,說實在的,高雄其實是個充滿創意天份的好地方;在這裡,我的腦細胞充滿了芬多精,衍生出許多綺思的種子;這裡的作品,沒有都會區那種強烈的批判與不滿,多的是田園的意趣。今天,應該是我在這三天的旅行中,感到最愉快而且輕鬆,並且有渡假情境的時刻了。
中午,我們來到一家裝潢相當有田園風味的素食餐廳,吃了一頓撐到肚子飽飽的午餐。在這裡的地瓜飯、羹湯或是牛蒡,不論是大大的一碗,還是裝成沈甸甸的便當,都只要三十元,口感香甜,比起過去所吃過的人工再製品,都來的清新健康。同行的人,各個都還多包了一個便當帶走呢!
下午的行程,我們拜訪了當地的有機農場;雖然經過前陣子颱風的摧殘,整理過後,仍然不是那麼的完整;但是仍然可以從一些陳列看出主人的用心經營;在這裡有各式各樣的種植物,像是香草類的薄荷、薰衣草,或是蔬菜、水果等。既然,現在有到達台北只需一個半的高鐵,這麼新鮮的現採蔬菜當然要帶一點回去囉!原本我是不想帶太多東西回去,可是一聽到有我喜歡的地瓜葉,我也帶了一斤回去,看到袋子裡的地瓜葉還在生龍活虎的爬行的菜蟲,我相信,它是沒有添加農藥的。不過,不知是他們的磅秤有問題,還是我的食量變小了,以往在台北買的地瓜葉粉貴,處理過後量又少,吃了一餐就沒有了;可是這裡的地瓜葉,我卻吃了三餐才吃完,看來還滿划算的哩!
結束了三天的行程,我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抵達了左營高鐵站,不同於第一天的興奮,但是我的心是滿足的;回到家之後,連我媽都說我的眼神是亮的,皮膚也特別有光澤呢!也許,無論在怎麼忙碌,一個人每半年都必須為自己規劃一次遠程的旅行,讓自己休息個兩三天喔!

2008年1月5日 星期六

港都跨年之旅-登上世界之船

清晨的曙光乍現,在結束了跨年夜的行程並睡了一覺之後,我漸漸張開睡眼惺忪的雙眼,藉著從窗戶落進來的晨光,迎接元旦的第一個行程─前往旗津的海洋探索館登上拉夫拉的世界之船;即使身體仍帶著些許的疲憊,卻仍然雀躍的起身下床,也許是觀賞過拉夫拉的表演吧!迎接早晨的心情,充滿了甜蜜的笑意,從窗戶欣賞腳下的街景,尚未完全甦醒的高雄,展現了它清新可人的一面。
吃完了簡單的早餐之後,我開始前往渡船頭搭乘渡船前往旗津。在旗津,大家必定會想到的就是它的海鮮,不過聽當地人說道:〝由於觀光的發展,目前旗津的海鮮都是從外地進口的。〞反正這也不是我今天的重點,所以並不是很在意。反倒是旗津的黃包車是平日少見的,也許是因為觀光的盛行,所以在旗津到處可見這樣的奇景,只是它現在已經被包裝的花花綠綠的,所以說是傳統嗎?我倒不這麼認為,因為它的裝飾太繁複,已經不見昔日的那種古樸的味道了。如果是那種老舊的單一顏色,而且還在石子路上顛顛頗頗的,就算是繞行旗津需要兩百元,我想我也會肯花這樣的錢,來體驗一下吧!
上了計程車,行經市集穿越人群,總算是抵達了海洋探索館;原本預計十一點開放參觀,由於船員以及台北藝術推廣協會的人,前一天光是整理場地就忙到凌晨四、五點(果然,活動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事,太操了!),到目前仍在佈置展出照片的階段,而延到中午十二點才開放參觀。此外,在來的路上就聽說當天下午在旗津會有立法委員的造勢大會,可能會影響到交通。所以,心中也不斷的思忖該如何安排行程,就怕一個不小心,就出不了旗津了...
總算,等到十二點半,世界之船開放了,在策展及製作人陳琪小姐的引導下,我們見識到拉夫拉的歷史與它偉大之處;像是照片中的六名表演者,如今雖然有些人已經不在劇團中,而往別的劇團發展,但都可說是在表演藝術界眾多龍頭當中扮演重要角色之一,可見拉夫拉的魅力不只是在表演藝術上,就連在人才的培訓也是數一數二的,只要是從拉夫拉出去的人都是藝文界的搶手貨呢!
當然,我們也見識到了拉夫拉的世界之船在過去航行到世界各國表演的歷史。在這裡跟各位分享一則我在現場聽到的消息:過去拉夫拉劇團為了買下這艘退役的破冰船以及改造其空間設施以利表演之用,曾經耗費了大量的經費,從2004年的啟航,直到2007年在台灣的上一個行程,才將這些費用付清。然而2008年的亞洲巡迴演出,就正好位於台灣的高雄,這消息聽來也是相當的振奮人心,但是在前往亞洲的路上,必須穿越蘇伊士運河,經過紅海、印度洋、麻六甲海峽以及太平洋,這中間由於海域地形與特色的不同,加上經過變造的世界之船從未航行過廣大而多變的太平洋,這中間也考驗了船員的應變能力,更展現了拉夫拉為了完成巡迴亞洲夢想的毅力。然而除了天候、地形等大自然不可抗力的因素外,這中間也包含了必須小心謹慎麻六甲海峽一帶海盜的掠奪。
然而不幸的消息卻發生在前往台灣的途中,因為在麻六甲海峽與另一艘貨輪擦撞,導致船頭的一個小角落凹陷,而必須重新檢查與維修。這消息聽來一邊是感到可惜,另一邊則感到觸目驚心;可惜的是,好不容易貸款償清了,卻因為船的毀損,又要支付一筆龐大的維修費用;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看到船頭凹陷的情景而感到擔心,或許在船身受到差撞的同時,不知船體的結構是否因為這場意外而出了問題,想必船員們也緊張不已呢!所以台北藝術推廣協會特別在船上推出了募款活動,以協助拉夫拉的世界之船修復所需的費用。
在這次上船參觀的行程中,真的讓我感受到拉夫拉以及世界之船在傳遞環保概念的用心與偉大,就像站在船上的巨人。即使,當全世界的人都必須抬頭仰望他的同時,他仍是世界上渺小的生物之一。自視為地球上最偉大的人類永遠不能抵擋大自然的力量,除非我們懂得如何與大自然和平相處;或許現階段因為人類的貪婪而賺取了大筆的財富,但是在未來呢?當所有的資源被掏空了,大自然不再是能讓人類仰賴生存的環境,我們就必須為這一切付出龐大的代價,這些代價我們可以在近期的電影中感受到(明天過後、不願面對的真相),或許有人會認為這些只是電影中拿來爭取票房的特效,但是全球暖化現象難道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當我們殘酷的因為自己的文明,在欺壓弱勢族群的同時,難道不會因為犧牲了他們生存的價值而感到羞愧嗎?當我們在嘲笑這些族群好吃懶做的同時,是否會反省到,這些現象也是我們過去的欺壓行為所造成的連鎖效應...

2008年1月4日 星期五

港都跨年之旅-令人驚艷的拉夫拉篇

今年的跨年剛好是恢復單身一週年,可是我的心卻比去年來的溫暖,因為今年有來自西班牙的拉夫拉~
草草的結束了我的晚餐、還了腳踏車之後,沖沖的趕到了高雄的新光碼頭,看看手錶,已經七點半了,此時人群陸陸續續的蜂擁而至,幾乎都是往舞台前移動,人潮雖然不少,卻不像去年在台北市政府一樣擠滿了群眾,也許是因為今天還有許多人要上班吧!不像一般人,我僅僅只是選擇靠碼頭視野最佳的位置坐下。雖然這中間有我最愛的蘇打綠,畢竟,演唱會年年有,但是拉夫拉的世界之船,可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再說,每年的演唱會來賓,會因為流行趨勢而有不同,可是,拉夫拉的世界之船可是歷久不衰的喔!
好不容易,兩個世紀過去了,人群也越來越多,這期間舞台上的表演也不知換了幾輪,有MC Hotdog、大支、參批、董事長樂團、黃妃還有蔡明亮導演跟李康生為電影“愛神幫幫忙”宣傳的專訪,除了可以大概知道高雄人的喜好之外,令我覺得足以稱道的就是過去高雄為了推廣觀光,而大力提供蔡明亮拍攝景點的做法吧!這也說明了高雄市政府開始學習國外在推廣觀光的方式,而並非以往我所想像的只是一個Local封閉的地區吧!當我正在思考這樣的進步的同時,突然周遭有人喊出了:“阿扁!不要臉!阿扁!下台!”的口號,原來是咱們的總統阿扁上台說話啦!此時,平時黑金、貪污、扁嫂的珠寶的印象全湧上心頭,不過今天我的感觸沒那麼大,因為我還是以等待La Fura為主要目的,台上的風吹草動,頓時,都與我無關了!
總算,在結束了攏長的致詞之後,阿扁沒入了舞台;忽然之間,碼頭因為投射燈的照射變得燈火通明,眾人無不高聲歡呼,紛紛向舞台右方的碼頭一擁而上,也有人早已將專業級的相機、腳架準備就緒。這時,此階段的主持人蔡康永以他特有的學者姿態緩緩走上台,開始介紹La Fura世界之船的歷史,訴說著這艘船是如何見證了氣候的變遷、全球各地的戰爭以及南亞的海嘯,在危機四伏的海上經過兩個禮拜風雨飄搖的航行與冒險才風塵僕僕來到台灣。當然,這中間雖然有一點宣傳2009年世運會在高雄的政治意味,卻依然不減我們對觀賞世界之船表演的期待。
在過程中,表演的內容雖然是與過去相同的劇碼,但是看照片不如觀賞現場的臨場感,尤其是巨人出現的壯觀場景以及藉由人體在天空排列的天網,都令人驚呼不已。或許,在不知情的人的眼中,這一切好像都是經過安全考量而演出的特技;但是,在我的眼中,卻猶如經過半百歲月的流浪,看盡了世間百態而將內心的想法表現出來,變成實際的場景呈現在眼前;為何有人就會有戰爭(沙漠風暴)?我曾經在遭受苦難的時候,接受過人類伸出的援手,那是多麼美好的感覺(南亞海嘯),為何你們不能試一試?難道你們在鬥爭的同時,不曾感受到身旁的環境正逐漸消逝(溫室效應)?這些看似巨人在說的話。其實,巨人正是我們內心最強烈的衝擊;巨人力大無窮,可以破壞,我們內心的惡念、壞情緒,也會破壞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環境生態;巨人生下救世主,可以拯救地球,我們心中的善念,也可以協助需要我們的人。表演的舞台從船上延伸到陸地、深入群眾,正好也體現了這個劇團在航行世界之時,無國界的寬廣視野。雖然在劇團中,無法以英語溝通,但是從劇團的表演以及演出者的膚色,卻能強烈的感受到溝通無疆域限制的概念。
我想,看完今晚的演出,我又要失眠了。除了因為視覺上的震撼之外,內心的省思也是原因之一吧!